开放实践课选课持续火爆 热门课程送郊区

发布时间:2015-11-1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这周末,遍布京城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再次开课。尽管遇上入冬以来首场雨雪带来的低温天气,却挡不住孩子们动手做实验的兴致,热门课都已报满。上周六一早,在各个实践活动授课点,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驱车2个多小时,从远郊区县赶来上心仪的实践课。不过,远郊区县的学生不用担心,此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还专门设有“送教到校”的环节,30个流动实验基地的50个活动项目,会送教到家、到校。

 

一天就有300人上课

  “往左,往后,两个键一块按……”在北京市第35中学机器人足球实验室,几个男生围在“足球场”边,投入到足球机器人对抗赛中。这些学生来自北京四面八方。延庆四中一位同学说,他今天早上4点钟就从家出发,坐火车从延庆来到了西城的35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足球机器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遥控滑翔机制作”实验室里,学生正在画图制作滑翔机。通州大杜社中学的张星昊8点就和妈妈来到这里。“通州的实验活动我也报名了,但是遥控滑翔机这个项目我特别感兴趣。”在35中的飞行实验室,学生还可以操作仿真仪器,全景视线纳入视野,体验飞行驾驶。当天,35中共开放9个开放性科学实践,除以上项目,还有桥梁设计与制作、防盗报警器、生物创意制作自动浇水的花盆等。

  北京35中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孙淑萍介绍,学校开设的课程“人气爆棚”,仅周六一天就有近300名学生来上课,分别来自东城、朝阳、大兴、房山、密云、延庆等区县。不少家长打电话希望能够报名上课。为此,学校在寒假早期和下学期开学前几天还开设相应课程,目前网上报名都已经满了。

  学校开设的项目课程都是科技老师精心研发的。此外,学校还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联合开发,共同备课,开设了科学探案防盗报警和识别足迹课程。“我们学校的优质资源不只是面向35中的学生,而是希望服务北京所有区县有需要的学生。”孙淑萍说。  (下转第4版)

 

大学博导给初中生上机器人课

  仿人机器人、足球机器人你可能听说过,那么几何机器人你了解吗?北京交通大学机构创新与机器人实验室开设的几何机器人课上,北交大的博导姚燕安带领研究生助教,为初中生带来一堂精彩的机器人课。

  姚教授从机器人的类别讲起,例如国外研究的“仿狗机器人”、类似四驱车的轮式机器人、可以过水坑的履带式机器人等,让学生大开眼界。每名学生的课桌上都摆着一个六边形的几何机器人。来自密云七中的张皖阳娴熟地“手拆机器人”,他认为未来几何机器人的用处很多,可以打扫窗户、运送东西、观测地形,甚至用于军事等。“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灵活,有很多新奇的想法,而且动手能力很强。”一名助教说。姚教授还以手中的雪花机器人模型为例,讲解自己提出几何机器人概念的缘起。他所讲解的知识都与初一生学过的平面几何和物理力学知识连杆结构相关。

  “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和科学有什么区别吗?爱因斯坦提出,科学研究的两大手段是用数学建立模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数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姚教授朴实易懂的语言和实物讲解操作,让学生一下就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学科框架。他提出的MSEA(数学、科学、工程学、艺术)理念,也得到了在场家长的认可。

  一位家长说,“上了这节课,孩子了解了最前沿的知识领域。这些领域对他们来说不再神秘,为他们求知打开了一扇窗。”

 

郊区县课程可送课上门

  这周末,郊区县的开放性实践课也开起来了。例如,门头沟琉璃渠中小学劳动艺术教育基地开设了“陶艺和琉璃创作”课。学生先通过琉璃工艺记录片熟悉了琉璃工艺,随后又到琉璃工艺展厅感受琉璃制品的精美,了解古今中外琉璃的历史及发展情况。

  而最过瘾的是学生可自己动手操作,制作琉璃制品。因为琉璃泥较粗糙,对皮肤有些磨损,所以基地已将其更换为瓷泥和陶泥,让学生放心大胆地使用和设计。为学生讲解的都是特品琉璃工艺传承人和中学教师。培训基地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深深震撼。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本学期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学生自选项目和地点的课程,也有送教到校的安排。不同区县、学校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主选课、团体预约和送课到校三种方式参加实践活动。对于远郊区县学生,30个流动实验基地将提供50个活动项目,送教到校,确保全市学生同等享受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