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点策划,在本期专辟版面,对北京扶助宏志生的20年历程进行全方位报道。其中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个事例,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贫困优秀学生的关爱,无不表达了学子“感恩于心,责任于行”的宏志情。
20年来,北京市5所招收宏志生的中学,为5500多名家境贫寒且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充分的生活条件。如广渠门中学宏志生在校3年,免收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还免校服费、保险费、考试报名费、体检费、社会实践费等。每人豁免的费用3年加起来多的可达上万元。这之中,有政府照顾免收,有企业单位赞助,有慈善机构或个人捐赠,更有无数退休职工、孤寡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的倾囊奉献。有的拿出积攒多年的救命钱,有的献上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有的甚至送来献血获得的全部补偿费。为了这些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社会各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扶助他们从改变学业开始,进而改变家庭的贫困命运,向着未来广阔的空间和锦绣前程腾飞。
身受社会资助的宏志生深知“受人滴水恩,必当涌泉报”的道理。他们各个决心在校刻苦学习,将来回馈社会,报答善意的恩情。他们中有的毕业后放弃联系好的单位,毅然参军报国;有的将第一份工资捐给宏志基金,感谢母校;有的选学师范,毕业后回母校传承接力;有的志愿捐献眼角膜,有的以优异成绩考上著名学府。他们不求自己大富大贵,但求为发扬宏志精神、传递正能量尽一份绵薄之力。
宏志生多有家门不幸的身事经历,却在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资助奉献和个人的发奋努力下,幸运地展现出阳光向上的强者风范。近三年来,北京5所学校的宏志生平均本科上线率达90%。北京宏志中学每年都有1名优秀的宏志生被推荐到澳门理工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广渠门中学宏志班还曾出过东城区高考理科状元。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的宏志生,对政府和社会的至善和大爱,懂得感恩,立志回报。他们多数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回馈社会的付出,传递感人心扉的正能量。在宏志精神的滋润下,他们成为坚强自信的强者。宏志生的经历和事迹,正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人群的关怀,展现出学子自强不息的品格。只要我们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特别能忍耐”的宏志精神,相信在2020年使全国7000万人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李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