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文玲 文并摄
9月19日、20日,国家司法考试举行。北京考区响应司法部要求,首次试点“人脸识别”安检技术,与北京教育考试院联合组织考试,全部采用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全覆盖,被称为“史上最严司考”,严如高考。面对证件不全的考生,工作人员紧急协调解决,保证他们按时参加考试。
首次使用“人脸识别”安检技术
9月19日7点多,到达海淀区教育培训学校考点的考生发现,考点内多了3台半人高的机器。考生进场前要站在这台机器前刷身份证并“拍照”。这3台机器就是今年首次使用的“人脸识别”安检机。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考生刷身份证“拍照”后,安检机会对比身份证信息和考生照片,核对无误后显示“审核通过”。如果考生拍出来的照片和身份证信息比对不符未通过,将有司法局人员二次审核。在现场,安检机会对每名考生进行识别、比对。
市司法局司法考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人脸识别”技术是按照司法部要求进行试点。考生信息会得到保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替考的可能。
据悉,今年全国共有48.8万余人报名参加司法考试。全国共设置考区247个、考点443个、考场16463个,在北京、重庆、海南等省市陆续试点“人脸识别”技术,保证考试安全。
今年,全市近3.3万人报考司法考试。5个区设置了57个考点1089个考场,各类考务人员近3500人。
监测车、视频监控进驻考点
今年,北京市司法局首次与北京教育考试院共同承办司法考试的组织实施,采用了一系列高考的“配备”,无线电信号监测车和考场视频监控进驻考点。
9月19日8时,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考点,院内一辆无线电信号监测车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在电子屏幕上,一条电波不停地跳动,监测着周围的电磁环境。市无线电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负责该考点无线电监测的孙老师介绍,这辆车主要负责监测考点周边电磁环境,只要有人通过无线电作弊,电子屏幕上就能收到信号。经过工作人员解调后,可以还原信号的内容和来源。考试期间,5台监测车在全市各考点流动监测,17个信号监测网站全面启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信号监测力度。
9月19日10时,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司法考试指挥中心。在这里,15个电子屏幕正轮流播放来自各考场的视频监控画面,考场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些电子眼的监督之下。考试院社考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各标准化考点均按照高考的标准管理,考试的两天里,视频监控覆盖所有考场,监控画面有专人负责监看。
想考生所想,急考生所急
在这场“史上最严司考”中,北京市司法局把温馨的服务带给每位考生。想考生所想,急考生所急,让考试顺利进行。
考试前一天,中国政法大学的考生王俊元收到来自市司法局的短信,提醒他准考证打印18日结束,随后还收到一条关于20日考试遇马拉松比赛要提前规划考点路线的提醒。对于这些,王俊元觉得非常贴心,也感觉到了司法局老师的热心。从考试报名起,上传照片、审核、缴费、打印准考证等,司法局想考生所想,尽量为考生提供方便。
9月19日,在中关村中学考点,两名考生忘记带身份证,但临近开考,回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两名考生到考点北侧的中关村派出所开具了户籍证明,最终按时参加了考试。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0日“国防日警报警示活动”拉警报,司法考试涉及的5个区县的考点内,仅有昌平区考点会受到影响。在开考前,司法局就与相关部门沟通,将警报响声降低了一个级别。同时,考虑到9月20日马拉松比赛会对个别考场的交通产生影响,司法局与有关部门联系,遇马拉松比赛的交通管制路段,考生持司法考试准考证可以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