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双培计划学生入学

发布时间:2015-09-2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李文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本科新生,也是今年本市首批双培计划录取学生中的一员。这位毕业于大兴区一中的农村考生,大一到大三将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科学实验班学习。

  已经开学的李文雅,与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军训,忙于选必修课。赶上新政的头班车,让她有机会到清华访学。

  今年,本市有1300多名学生成为首批双培计划学生,有机会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央属高校访学。

首批双培计划学生报到

  2015级新生入学报到当天,中央财经大学迎来了首批160名双培计划学子。他们分别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6所市属高校。

  北京物资学院学生任彦星被送到中财访学。他说,这3年在中财的学习经历,远胜于一张文凭。他将以勤补拙,不负这次机会。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孙彤介绍,学校今年录取的148名双培计划学生先到首师大报到,然后分别送到对接央属院校。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市有17所高校参加首次双培计划招生,计划招生2008人,实际录取1362人。

央属高校就读2或3年

  双培计划是由北京市市属高校与在京央属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目前主要采用“3+1”和“1+2+1”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在央属高校,第4学年在市属高校,或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市属高校,第2学年和第3学年在央属高校培养。

  首师大录取的双培计划学生中,32人将被送到北大,2人被送到清华,将按照“1+2+1”方式培养。学生第一年在首师大学习通识课及部分基础课,中间两年到北大和清华学习专业等课程,最后一年再回首师大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被送到其他央属高校的学生按“3+1”方式培养。(下转第2版)

  双培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有的学校单独编班,多数院校均和本校统招生一样混编班培养,不作区分。

  清华双培计划学生入校后,其培养方案由录取专业对应的院系确定,接收院系与相应的市属高校院系对接。如市属高校有特殊要求,学生可在选修课程上有所侧重,以适应培养需要。

  中财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培计划学生入校后,按照单独编班、部分课程混合上课、特色课程单独上课的方式培养。

在央属高校不得转专业

  根据《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双培计划实施指导意见》,双培计划交流生在央属高校不得转专业。

  实行双培计划的央属高校按照与市属高校共同认可的培养计划,明确两校课程、学分、学时对应关系,指导学生确定每学期应修最低学分标准,组织教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记载,为成绩合格学生颁发写实性修业证明。对口市属高校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和毕业生资格审核,为成绩合格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此外,央属高校会按学期向市属高校通报学生的学业预警情况。如交流学生规定时间内因故不能继续在央属高校学习,共建高校要进行协商,交流学生回到市属高校继续学习。

  双培计划学生在央属高校学习期间,虽然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但可以按照央属高校规定选修专业以外课程、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所发生费用自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