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道歉书送上的是平等与尊重

发布时间:2015-09-21 期号: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晚归被拒大骂门卫,学院书记手写公开道歉书”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大叔,作为老师我没有教育好学生,没有教好学生维护功德良秩,对不起,我向您赔罪了。”这种主动表达的歉意,于真诚中凸显出对人格平等的维护与尊重,值得学习和点赞。

  没有平等与尊重,便没有文明和进步。平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平等对待每个人是我们被赋予的职责。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周恩来总理理发时脸上被划了小口子,非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以咳嗽时没打招呼向理发师致歉。除了政治上的成功,他高贵的人格更赢得人们的拥护与爱戴。观照现实不难发现,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公民意识已经日渐觉醒,但是社会上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人们纷纷为这位学院书记点赞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时下追求人格平等与尊重的社会心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人格塑造与完善的过程中,平等尊重他人是基本的交往礼仪。在道德交往中,双方是平等的,感受也是对等的。比如我给你开门,你对我笑一笑,道声谢。在这个小小的举动中,双方平等,内心才都会感到温暖,进而将友善、和谐传递给更多人。现在学生多为“90后”,并且多是独生子女,在交往方面确实更需要讲究养成方法。这位学院书记身体力行手写道歉书的做法,恰是对学生礼貌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感召,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彰显出教育的基本内涵。

  知耻者方为勇。很庆幸,学院书记的良苦用心感化了大家。有消息称,涉事学生已经诚心悔过,向学校和宿管大叔道了歉;宿管大叔也谅解了该学生。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要在社会上真正树立起人格平等的意识,还需要社会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其中,教育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孟 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