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教师节还教师清静

发布时间:2015-09-14 期号:

徐 晗

  今年,教育部在庆祝教师节的相关通知中再次要求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经过多年治理,“教师收礼”的风气得到一定遏制。在政策严查与教师普遍自律的大环境下,给教师送礼不但不能为孩子带来好处,反而会给教师平添很多人情滋扰。

  有人觉得,老师可以不收礼,但学生家长不送总归不好。日前有新闻报道,很多家长哪怕是在被老师拒收礼物之后,仍然揣测“老师到底是啥意思?不会是嫌少吧?”而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源源不绝的礼物也让他们很困扰。一位被学生家长寄来多张购物卡的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一张张退回去。

  送礼的效果真的能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吗?基本不太可能。由于老师的拒收礼物,家长就变着法让老师没法拒绝。其实,家长想靠送礼换来老师对孩子多加关照的那点小心思,也只是求个自我安慰罢了。

  就算家长花钱是为了买放心,孰不知却给教师买来了各种不放心。试问身为甘于燃己照人的正直教师,有谁会因贪图私利而愿去误人子弟?然而老师“被收礼”之后,会发愁该怎样退,没法退的还会担心担骂名,甚至要被自身的职业道德拷问,着实闹心。送礼家长的孩子犯了错,老师是批评还是不批评?如果教师遭受人情的干扰,在违背专业准则的立场上去判断和处理问题,那送礼真的有利于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教育空间吗?

  随着各类教育行为的日趋规范,“教师具有可供寻租的权力”更多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象。即便不送礼,孩子的成长教育也不会受影响。然而送礼甚至强迫教师收礼,却是对教师职业人格的贬损,也是对教师正常工作的干扰。所以,教师节不送礼,还教师一份清静与自尊,就是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