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讲抗战故事

发布时间:2015-09-09 期号:

 

许文言:土制武器打胜仗

1945年,许文言所在的胶东军区接到了解放莱阳县城的任务,他随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急行军百里穿过了敌占区,奇袭莱阳城,这也是许老第一次上战场。

  当时,八路军武器装备非常简陋。作为新兵,许老只得到六颗手榴弹;而老兵的“汉阳造”也是制造粗糙,射击时还要不时停下来,防止枪管过热变形而炸膛。在这种情况下,抗战军民自制的“土制武器”反而成了各种坚固工事中敌人的梦魇。

  许老介绍了两种专门针对敌人碉堡的武器:一种是“土坦克”,就是在家中常用的八仙桌上蒙上好几层棉被,再浇上水。战士以此作为掩护,在战场上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待前进至碉堡下,敌人投下手榴弹来攻击,这时“土坦克”能起到很好的缓冲和阻燃作用,掩护战士安放好炸药包。另一种就是“扫帚炮”,说是炮,其实就是平时猎户用来打兔子的大枪,两个人才可以扛得动,里面放上铁沙子和生锅铁,一开枪可以打一大片,覆盖面广,简直令对方闻“炮”丧胆。

  当时军队缺枪少弹,很大一部分的武器来源就是靠老百姓。回忆起那段最艰难的时光,许老连连叹道:“没有老百姓,是打不赢这场仗的!军民鱼水情啊!”

 

张晨光:出生入死兄弟情

  张晨光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上至今满是伤疤。

  在一次战斗中,他引爆了埋到地下的炸弹,但是敌人又爬了起来。情急之下,他赶紧去拿身边的枪,却被敌人用枪打穿了手掌。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他没法接受治疗,伤口是慢慢地自然愈合的。还有一次,在穿越敌人封锁线时,一颗子弹打到他身上。所幸当时是寒冬,厚厚的大衣救了他。最严重的一次是,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腹部,危在旦夕,所幸得到了及时治疗,才捡回一条命。

  回想起刚参兵时,他所在的连被敌军全部包围。这时,连长大喊一声:“跟我上!”,全连战士振作精神,紧跟连长冲向敌人。在冲锋时中,总是连长在前,指导员在后,尽力保护新兵。在突围的过程中,张晨光与排长一起,用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缴获了一支枪。在突围成功后,排长坚持说枪是张晨光缴获的,不与新兵抢功劳,这让他很感动。

  张老说,当时在八路军的队伍中,老兵十分爱护新兵,排长、连长在战斗中从来不想着自己的生死,反而是以新兵的生命为重,经常是以生命救生命。这样的举动,让新兵们十分感动,也坚定了在队伍中留下来的决心。而新兵变成老兵之后,也会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待新兵如亲人。老人说,这正是八路军的优势所在,也正是八路军队伍能够不断壮大的原因。

 

谷凡:一颗红心向太阳

  在谷凡很小的时候,村里就成立了儿童团。当时只要是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力量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加入儿童团,担任站岗、放哨、送信等任务。一开始,谷老的大哥担任团长,后来是她二哥,再后来谷老和她的弟弟也担任过儿童团团长。

  从加入儿童团的那一刻起,谷老就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段岁月里,她深深地明白了民族大义。谷老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革命家庭”,家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参加了革命。爷爷和父亲给了谷老启蒙教育,大哥把她带进革命队伍。

  1944年10月,在大哥和村干部的介绍下,谷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她的红色革命生涯。1945年春天,她在村里的武装组织任妇女队长,并在二区武装部参加“半脱产”工作,后来调到九区武装部任妇女队长。

  在那段非常时期,谷老虽是女儿身,却表现出比男人还要坚定的忍耐力。她带领父老乡亲团结一致、吃苦耐劳。当时,大家一颗红心向太阳,在党的领导下一心抗敌。至今,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和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仍然深埋在谷老的心中。

(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