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守则贵在落细落小落实

发布时间:2015-08-31 期号:

  教育部8月27日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守则》着眼细处,通俗易懂,立足学生身心实际。遵守新《守则》,贵在落细落小落实。

  新《守则》细化具体,内容更具指导性。相比去年的征求意见稿,新《守则》的9条要求中,每条的第一句话由3个字变为7个字,如“爱祖国”改为“爱党爱国爱人民”、“讲诚信”改为“诚实守信有担当”等;每句话后面都有4句补充阐释,包括“主动分担家务”“不比吃喝穿戴”等具体描述。形式上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朗朗上口,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孩子们记得住,用得着,才能学得会,进而做得到。

  新《守则》着眼当下,时代特色更鲜明。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学生亦有不同的特质。新《守则》增加了现在学生成长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更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发展特点。“文明绿色上网”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网络,不是不能上网,而要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养成阅读习惯”提倡孩子们亲近书本、拿起书本,这种调整正是回应青少年阅读率普遍走低的社会现状;“自觉礼让排队”“低碳环保生活”等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负面事件,从娃娃抓起,提升全民素养。

  新《守则》以孩子为本,关爱生命更具体。新守则中“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等具体描述,能让孩子们明白在特定场景下怎样做才安全。“会自护懂求救”表现了对生命的珍视。说到底,中小学生都是孩子,并不需要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救人、在力不能敌的情况下勇斗歹徒。“自护”与“求救”教育充分体现了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

  新《守则》要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需要良好的教育支撑和社会合力。当家长不再以“孩子要看书,不要浪费孩子时间”为由包揽孩子的一切时,才能让“自己事自己做”落到实处。学校、家庭、社会也要形成合力,为引领孩子们向善、向上提供沃土。 

(孟 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