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文并摄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公办高职院校,被首都商界誉为“商界黄埔”、“经理摇篮”。
这所院校抓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本质特征,构建校企协同“双主体”育人模式,搭起合作育人的台子,趟出创新育人的路子,架起学生发展的梯子,共享人才培养的果子。
上班式课程 打磨职业素质
7月中旬,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卖场管理实训室,4名学生正在“超市”里热烈讨论着陈列方案,然后按方案布置摆设。这只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上班式课程打磨职业素质的一个缩影。
在学院实训基地,经常有银行专业学生身着工服在柜台前办理日常业务,酒店专业学生细细斟酌、品味着新调制出的酒品,导游专业学生在给“客人”介绍景点,会计专业学生一丝不苟地记账、做凭证……
在探索财经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总结提炼出一种创新课程概念——上班式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训练核心技术为目标,教师和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上课和上班一样,进行教学、学习、工作一体化的实训性课程。
上班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小李说,他很喜欢上实践课,在实训室上课,很快能通过实操巩固理论知识。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李慧介绍,几乎每个系都建设有符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典型上班式课程环境”,依照企业工作典型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上班式学习,研究式工作”实训课程。学生在上班式课堂内,自觉约束行为习惯、明确业务流程,在工作环境中自主工作、独立学习、共同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打磨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竞赛 历练学生职业能力
上班式课程是打磨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竞赛是历练学生职业能力。
旅游系导游专业大一学生张成瑞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通过高职自主招生上大学的小张,入校后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导游服务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北京赛区一等奖。张成瑞说,技能大赛让他在实战中切身体会到岗位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以及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复杂情境,深化了岗位认知,强化了核心技能。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财贸技能大赛”、承办全国和市级技能大赛,为学生搭建了切磋技能、验证成果的良好平台。
今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设置15个专业大类98个竞赛项目,参赛选手过万人。在北京市教委主办、13所高职院校合作承办的34个赛项42个分项中,学院承办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会计技能、市场营销3个赛项,5个系(院)部的40名选手参加了其中的10个赛项,共获得市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其中,7支队伍15名学生入围会计技能、市场营销、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服务、中华茶艺、中文导游服务、英文导游服务等7项国赛,并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校企合作 共同参与培养准员工
校企合作育人贯穿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从招生到就业,都有校企合作的印记。
共同选拔优质生源是校企合作一大特色。自2011年起,学院将自主招生面试权重提升至总成绩的70%,重点考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潜质。同时,学院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担任考官,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选择更适合本专业、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考生,为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财贸人才奠定良好开端。2011级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张启迪还记得他参加面试时的场景:“老师让我在货架上陈列一些食品,并说出理由。”2014年,张启迪入职永辉超市,从超市蔬菜部售货员干起,半年后被提升为永辉双桥店蔬菜课课长。
共同参与培养准员工是校企合作一大亮点。2010届毕业生汪昊辰,在招商银行顶岗实习期间,每天设定一个目标,让自己有一个前进的动力。由于实习表现出色,他不仅获得综合测评第一名的好成绩,也赢得了企业管理层认可,被直接任命为大堂经理。
顶岗实习是高职生由学生向员工过渡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实习学生尽快适应工作,找到归属感,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企业共同确定指导教师。学校指定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生活导师,企业指定一名企业导师。三导师共同进行岗前教育培训,指导实习生学习、生活、工作,让学生学会以一个准员工的身份自我要求、自我管理。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校企专家共同为专业发展把脉,共同研究建立产教研对接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 助力学生自主创业
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沙盘演练、创业沙龙交流活动;举办“创业英雄汇”、“创业训练营”,让成功创业的校友、企业专家与在校生分享创业经验和心路历程……近年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自主创业案例屡见不鲜。
2005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开始探索实践创业教育新模式,历经10年,构建了“课程、大赛、孵化”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奏响大学生创业教育三部曲,成为首都高职创业教育的一个亮点。
学院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种下创业的种子。2005年,学院就开设“小企业创办”课程,建立创业指导教研室。2012年引进KAB创业教育课程,在大二年级部分专业开设公选课《创业计划训练》。商和功是学院最早讲授《小企业创办》的老师之一。据他回忆,最初学校决定开设创业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选修创业培训课的学生超过千余人,授课老师根据专业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创业项目。
学院还组织创业计划大赛,扶植创业的苗子。焦菲菲是工商管理系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两岸水吧创业项目的负责人,不仅获得学院优秀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还获得2014年“彩虹人生—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全国一等奖。
学院的创业项目孵化,还育出创业的果子。刁鹏奇是2013届信息物流系毕业生,注册北京利见达人文化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已成功孕育了两个品牌,均已申请注册商标。宁帅豪是2014届金融系毕业生,大三时创办北京创锐时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两个个人天使投资,并通过中关村创业园海淀园项目评审,入驻中关村创业大厦。目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有40多位毕业生独立创办企业。
在京计划招生560人 新增两中外合作专业
今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除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外,普通高考统招面向北京、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生1020人。学院在北京文理统招(含艺术类)招生计划560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新增旅游管理(中新合作)和会计(中美合作)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中新合作)专业是学院与新西兰国立怀阿里奇理工学院合作开设的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语言类课程实施小班授课,口语与听力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引入英国剑桥全版原文教材,总共960课时,引入国外院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由国外院校选派优秀师资授课。会计(中美合作)专业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申请设立“中美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下的子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该项目首批试点院校之一,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联盟坎顿技术学院联合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刘祥介绍,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在学院学习三年,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证书,如选择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可获得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