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安全教育先从父母抓起

发布时间:2015-07-27 期号:

       日前,3名小学毕业生在潮白河游玩时不幸溺亡。每到假期前夕,中小学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仍不能避免悲剧一再上演。根据相关统计,多数与中小学生有关的安全事故都发生在校外,因而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依靠学校,更应是一项社会工程。很多时候,父母安全意识的薄弱,是很多儿童假期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因而父母不但要承担安全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应是接受安全教育的对象。

       对于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成年人经常习惯用经验判断。很多安全隐患,往往是小概率事件,隐患没有成为事故降临到头上,人们就容易不以为意。笔者小时候一家人经常去密云水库边上游玩,谁也没想过这会有什么不安全。然而仅在今年7月,媒体就相继报道了广东母子三人和河南母子三人黄河溺亡事件。诸如此类在成年人监护下发生,甚至是因为监护人疏忽而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并不少见。就在潮白河儿童溺亡事故现场,虽然树立着安全警示标语,但仍有不少成年人在河里捕鱼,可见不少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未必超过了自己身边的孩子。自己都不觉得危险的事情,往往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提醒,父母作为最重要的监护人,却常常因此而在安全教育中缺位,甚至因为缺乏安全常识把孩子引入险境。

       安全教育被称为教育,便无法摆脱教育的普遍规律。正如父母成天在家里搓麻打牌,强求孩子读书上进是不现实的,安全教育同样少不了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近期一个电视节目中播放了今年的“路怒集锦”,其中一些司机就是在孩子还在车上时跟他人行车斗气,如果自己就在孩子面前不顾风险,怎能让他们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儿童身上事关安全的行为人格,往往就在与成年人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好奇心、模仿欲都是孩子的天性,而成年人不当的行为人格一旦被孩子模仿,也会为他们的成长增加安全隐患。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不再仅局限于放个广播或给孩子上堂课,而是注重与父母互动。但这样的互动过程,不应只立意于让父母代替老师去教孩子,而要真正让父母从中受益,增加自己的安全常识,改变自己不利于培养儿童安全意识的行为习惯。让父母与孩子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才能为孩子建立更利于安全成长的家庭、社会氛围。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