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高校招生宣传名师胜“颜值”

发布时间:2015-07-15 期号:

徐 晗

  每年夏天,大学的官方微博、微信中往往少不了美女的身影,一来此时是学生毕业留影的时候,素材好挖掘,二来正值志愿填报,“晒美女”在有意无意中成了一种招生宣传策略。近两年大学晒美女的热潮方兴未艾,点开微信朋友圈,仍然能见到校花在一些院校的公共账号上刷屏。那么高校宣传中频晒美女,真的有效果吗?大学招生,真的可以靠美女助阵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前一阵,某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贴出一位美女学生练习舞蹈的照片,就在网上小小地走红一把。而搜索这所学校的名字,却实在找不出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而今在各类商业领域,无论是否与女性、审美这些概念有关,找个美女来代言,总是最为粗暴、直接而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一个校花是否就能代表一所高校的形象?“美女营销”是否真有助于展现一所大学的竞争力?这本身很值得怀疑。

  如果把大学比成商家,那么教育就是其最重要的商品。相比于其他产品,人们在对学校进行选择时,往往更容易保持相当的理性。那些常年开设模特专业的职业院校,招生情况未见得就更好,很多女生较少的实力派工科院校,招生也未见得逊色一筹,原因就在于人们并非冲着“颜值”选学校。美女营销虽然泛滥,但未必在哪个领域都好使。

  人们在选择大学时,更多的还是看其实力,“冲着美女挑高校”这种桥段大概只会发生在御宅族的漫画里。因而对于提供教育产品的大学而言,美女营销除了能吸引很多与教育无关的目光,实际的意义十分有限。在因美女喧宾夺主而造就一个个失败营销案例的今天,高校重拾起美女营销的手法,看似新潮,实则有些落伍了。名气小的学校晒了美女,人们往往只记住美女却忘了学校的名字;名校纷纷晒美女,也会让人分不清哪个美女来自哪所学校。在美女充斥大众传播的今天,已经没有哪所学校会因美女而显得与众不同。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名师、杰出校友的形象往往更容易让人联想起学校的精神形象,哪怕这些人与“帅哥”、“美女”搭不着边。想想已逝的北师大布鞋教授李小文,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其实,高校在宣传中可以挖掘并灵活应用的素材很多,一味盯着美女做噱头,会降低高校宣传的格调,并不能为宣传学校形象带来实际好处,迎合大众趣味的同时也不免落入媚俗的窠臼。

  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关心的是一所大学如何能帮助他“走向人生巅峰”。高校宣传靠美女,显然是靠不住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