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三高”压力源

发布时间:2015-07-13 期号:

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刘 奕

  盛夏时节,新一届高三生即将踏上备战高考的征程。此时,作为准高三生父母,一定会有些担心、焦虑和疑问,如何才能在暑假中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引导孩子顺利适应高三紧张的学习节奏呢?

 

准高三生的压力从何而来?

自我期望过高

  许多高三生都有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如今真的站在了高考的始发线上,才发现自己的实际成绩距离目标很遥远,于是便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悲观厌学。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削弱考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念。

父母期望过高

  即将升入高三,父母开始严阵以待,整天“高考”不离口,家里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人人小心翼翼,唯恐影响孩子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氛围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

学习目标过高

  很多孩子在暑假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准备将高一、高二未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揽子补回来,发出“誓将学习进行到底”的豪言,不仅减少娱乐活动,甚至将户外运动一并取消。这样的做法只能使注意力减退,降低复习效果。

 

针对三个压力源,父母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缓解孩子压力,助力高考复习。

合理看待高考

  高考确实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不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因此,端正看待高考的态度,是有效备考的前提。父母平和的态度与理性的想法会通过语言和行动传递给孩子,孩子的焦虑与烦躁也就自然缓解。同时,父母让孩子保持正常的娱乐与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复习备考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创造和谐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特别是父母之间互敬互爱的良好关系,是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微信圈里曾热传过一句话:“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内心注入极大的安全感,让孩子轻松愉快、心无旁骛地投入复习备考中。

科学确立目标

  高考是对考生素质、能力、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考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根据孩子以往的学习成绩、学科进度等情况,结合孩子的愿望,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立要与孩子的体力、智力、学力、性格、志趣相适应,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名牌大学、重点高校,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需要说明的是,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孩子的发展空间,选择孩子通过自身的调整与努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制订可行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订要先考虑阶段性。父母可以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也可以积极关注考试动态,把握近年来的出题规律与热点,与孩子一同制订阶段性的复习计划。父母最好能和孩子一同进行阶段性总结,帮助分析进步和不足,及时提醒、督促并鼓励孩子按既定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必要时还要及时修改计划。这样把高考复习的总任务有效分解,既能让复习脉络更清晰,也能避免对备考复习的恐惧。

  学习计划的制订要因人而异,越具体越好执行。自控力较强的考生可以“星期”为时间单位制订学习计划;自控力较弱的考生就要以“天”为时间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并设定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相应的奖惩措施。父母监督执行过程,有助于考生学习效果以及自我成就感的提升。

 

  有了具体的目标与计划,考生对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心中有数,能够增添紧迫感和踏实感,既不会胡思乱想,也不会无从下手,有利于保持最佳备考状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