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文玲
距离国家司法考试还有两个多月。在暑假这个复习关键期,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副院长郑达柱建议,考生可以把暑假分成三个阶段,打好扎实的基础,熟记重难点,透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用最“稳”的方法通过司法考试。
第一轮:收集材料,熟悉重难点
司法考试是选拔符合法律职业要求人才的“入门”考试,要求通过考试的人员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素养及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考生要先了解司法考试的体系,即使是法律专业的考生也不例外。大部分考生是从暑假开始复习,可以先收集考试资料和往年试题,熟悉考试范围、考查形式,熟悉重点和疑难点。
复习前,考生要备好司法部出版的“三大本”和“法律法规汇编”,这是备考的基础、准则,也可以用来当字典。为了更好地归纳提炼,在不同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辅导资料。
第一轮复习时间大概半个月。考生可以精读一遍选定的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精读过程中,考生要熟悉并标记每章节的重难点,根据章节后的配套题目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不太重要或者几乎不考的内容,为第二轮复习做好准备。司法考试每年的重要考点80%都相同,即大家常说的“重者恒重,新增必考”,这也是司法考试的一大特点。对于重点和新增内容,考生每轮复习时从法条到案例应用都要吃透。法律、法条众多,而复习时间有限,考生要懂得放弃,对于经济法等部分内容,直接放弃或熟悉两遍即可。
第二轮:理解记忆,掌握六大法
司法考试的重点内容明确后,第二轮复习考生要以理解记忆为主,重点掌握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实体法和三大诉讼法。而商经、三国、法理等小法辅助学习即可。
借助第一轮精读的标记,考生可以在3000个一级考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取约1000个考点重点理解。考生还要选择对重点、难点深入解读的讲义或辅导书,最好是汇集考点理论解读、往年试题、重要法条的复习材料。这样可以省去查法规、翻题目的时间,对考点的复习一步到位。
司法考试难,原因之一是其内容庞杂。但报读辅导班要因人而异。能够自我约束的考生可以选择网上或者其他考生推荐的录音讲义,明确司法考试的重点、次重点和一般考点,减少看书时间。对于重点录音可以听两至三遍。有的考生习惯先听录音,再重点看书、做题,前两轮的复习顺序可以交换,或者结合录音看教材。
无论是报辅导班还是听讲义,或是自己看书,考生在第二轮复习时最好结合练习题和往年考试题,用理解记忆的方式掌握重点。
在第二轮复习结束前,考生要在脑海里给各科知识搭建一个体系,为下一轮复习打好稳固的基础。
第三轮:实战模拟,巩固知识
第三轮复习开始,考生要进行模拟练习,积累考试经验,多做整套题,熟悉考试节奏。考生可以把往年司考试题拿出来,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进行实战模拟,巩固记忆各知识点。
考生可以按照每卷3小时的速度模拟练习,每做完一套试题,要对照答案翻阅手上的教材或法规,研究做错的试题并做相应的笔记,然后再次复习每道试题所考查的考点,以巩固知识点。考生还要针对试卷,分析自己的薄弱点,查缺补漏。做套题时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错题集中记下来,留待考前翻看。
在做整套题时,考生遇到不会的题时不要翻看答案。考生可每天只做一套题,力求掌握所有题目的考核目的、命题方向、考核点,并要有做一套真正会一套的效果。
第三轮复习,考生还要提高做题速度、案例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时间利用和答题精确度上有所提高。因为实际考试题量大,尤其是试卷四需要考生大量书写,如果不努力提高答题速度,很可能因为答不完卷而影响成绩。
暑假后到考试前,考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模拟套题和前三轮的笔记上,选择重点、难点、新增考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补强与纠正,调整心态,平心静气地把各科目体系与知识回忆一遍,为考试做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