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邵会莲 刘 婧 蔡文玲
6月10日,清晨6时30分,北京团河,校园被昨夜的雨水濯洗得一尘不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又迎来平凡而不同的一天。
“报告中队长同志:侦查11级中队早操应到311人,实到3人,308人奔赴公安岗位,请求参加最后一次跑操!路线自定,报告完毕。请您指示!”“同意!11中队都有:跑步走!”
6月的校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2011级毕业生决定用这特殊的“最后一跑”丈量心与公大的距离。“宿舍楼到文化广场,100步,这是4年来每天跑操集合的地方;文化广场到教学楼,264步,这是4年来每天列队去上课的地方;文化广场到战训馆,860步,这是我们摸爬滚打、练就擒敌本领的地方。”
选择公大,不管是意外的邂逅,还是一见钟情,离别时节,他们相约:青春不散,再约明天。而4年公大时光,已镌刻在了他们青春的年轮上。
军训砺剑 与公大的初遇注定刻骨铭心
“军训是公大给我们的最庄严的见面礼。”治安学专业学生谢静说。即使毕业多年,初入校门的军训对许多人来说依旧清晰如昨。
公大的军训和部队战士一样要求,为期一个月。“我报到时170斤,军训完140斤。”治安学京籍学生肖博浩笑了,那段时光可真够他回味的:早上5时就起床叠被子,叠成“豆腐块”还不行,压出棱角才能过关,每天一身汗水却不能随意洗澡,手机上交,中秋节只有一分钟给家里打电话……望着来来往往的同学,想着近在咫尺的家,不少男生也会偷偷抹眼泪。
但是,那段艰苦时光沉淀下来的却都是美好。杨志斌说,那时同屋有7个北京学生,大家都有自己的编号,晚上玩着真心话大冒险,起着葫芦娃之类的各色外号,结下了友谊的种子。
“不能认怂。”林瑞功练正步踢得脚底板肿得生疼,却依然咬牙坚持下来。“鞋子刚发时有些大,准备拿去换。师兄说放心吧,军训完就合脚了。”后来,林瑞功才明白师兄说得果然不错。坚持下来后,他也发现自己拥有不曾发现的毅力。开学典礼上,行进在威武整齐的队列中,自豪和荣誉感油然而生。流过的汗水开花了。
接下来的生活里,他们会发现,每天6时30分集合出早操,7时30分集合列队进教室,上课交手机,每周5公里拉练……自律、集体、团队都是生活里须臾不可缺少的。
渐渐地,学生们从队伍的整齐划一、从学校更多的警务化管理中,潜移默化地懂得团队的意义、责任的重要。因为整天在一起,同学间的了解多于其他大学,也因此“拥有更深厚的友谊”。这是我们在公大听到的最多的词汇。“公大有一点可以超越北大清华,那就是学生间的团结。”一名学生说。
不等少年穿上警服,他们已经明白,操场上的声声呐喊,是在积淀保家卫国的底气。这是必经的历程,也是漫长征程的一个入口。新生与公大的初遇,就是这样刻骨铭心。
变得体贴父母了,会料理生活了,军训汇报演出中,一个月里见证了孩子蜕变的家长们,一再对学校表达感谢。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共和国未来警官百炼成钢的淬炼从此开始。
课堂砺刃 埃博拉战队在美获一等奖
教学楼410教室里,9时50分,在整齐的起立、和出操一样的人数清点后,周陆涵老师的“妨害社会治安案件”课程开始了。
“今天我们要针对对女大学生侵害的违法和犯罪行为,讲讲案件的表现形式和办案的注意事项。”老师严肃中不乏诙谐:“为了保护你们的女神,这节课要格外认真听。”“用视频和动画给大家展示一下案件。”即使处处涉及法律规定,周陆涵也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我希望大家将来成为用法律说话的人,这是职业需要。”
在公大,学校追求的是高素质的预备警官,过硬的知识根基是前提。而更高标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在低调进行。2014年以来,网络安全学警先锋队等12支学警先锋队先后成立。突出问题导向和创新能力,学警先锋队为学有余力、学有所好、学有专长的优秀生脱颖而出,搭建了成长的桥梁。
今年4月底,在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网络安全学警先锋队队员温俊伟、许佳和吴凡,凭借“用数学拯救生命:埃博拉之战”的课题力挫群雄,荣获一等奖。同台竞技的是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名校派出的9773支队伍。
这个比赛团队中,3位大学生均来自福建。毕业于厦门外国语中学的吴凡介绍,大赛给出了4道题,他们选择了埃博拉课题,用数学模型分析埃博拉疫情感染、传播、国外疫苗药物运送、运输路径等。清华毕业、曾在普林斯顿留学的胡啸峰等多位老师给了他们很大帮助。
数学较好、国家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许佳完成建模后,再由计算机较好的温俊伟负责编程,最后由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过专业八级的吴凡负责英文论文写作。他们说,大赛中,尤其是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学校日常集体生活中培养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懂得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为公安类最高学府,公大学科实力雄厚,拥有一流师资队伍,有“警界清华”之美誉。这里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因此,每年高考中,都有高分考生弃清华、北大而报考这里。
侦查学院院长戴蓬介绍,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合格警察,学校教学紧密贴近一线,适时更新教学手段。如针对一线禁毒工作需要的人身检查,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心的电脑上点击鼠标选择搜查部位,电脑指导操作并考察,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实训砺业 从少年到警官
“别人的大学主要在教室里,而我很多时候是在模拟现场、实验室、训练场。”这是很多公大毕业生的感受。
女生贺婷婷坐在离PPT屏幕最近的地方,这是一堂法医课程。老师每点一张解剖图片,她的心就咯噔一下。那一天,她没吃下饭。
大三那年,真正走进案发现场时,贺婷婷才发现,现场除了视觉冲击,还有气味和触觉的震撼。但那时,她已不再害怕,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一定要为死者诉说冤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这个社会。”身材纤弱的贺婷婷,在那一刻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同样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让田震这个七尺男儿流下泪水的是第一次法医鉴定现场,一条鲜活的生命仅仅因为400块钱的纠纷而结束。他心如刀绞,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公安事业的崇高又多了几分认识。
聂树斌案等大案要案震惊全国,引起人们对物证提取鉴定、规范使用的关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趋热。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蒋占卿介绍,该专业被称为公安“特色中的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成熟,是国家一级学科。学生可以接触到一线最新的实践手段,如视频侦查,在以往现场寻访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破案效率。参与一线大案要案工作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有14位专家是这里的导师。学院有9门实践课程独立考核,从纸上到应用,“青年神探”在此得到了职业生涯的最初锻炼。
公大的行为科学侦查应用实验室国内领先,在公安院校中独此一家,经常协助实务办案,应用国际先进技术,通过表情、眼动、语音等生理指标辅助办案,应用于教学,极大提高了训练的精度。
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真实的角色演练,对未来警官来说是必修课。校园内的模拟街区就有银行、商场、步行街。记者走进“公大派出所”,坐到询问椅上,体验了一把警察询问嫌疑人的过程。屋内有摄像头和录音装置,这里的每句话、每个举动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可在这里观摩问讯过程。
在公大,每名大四生都要经过119课时的公安执法办案实训课。从案情设计、角色分配,到案发现场、接报警、案件分析、抓捕罪犯、审讯、填写卷宗等一系列步骤,都要演练。老师翟金鹏介绍,实训课一周7节,内容包括行政执法、刑事执法、武力执法。对于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这可以提升他们的办案能力,缩短和一线的距离。
2012年2月,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田大伟,在路上遇到劫匪时毫不犹豫地将他制服。“穿上这身警服,我们是警察;脱下它,我们还是警察。”当警察,已成为田大伟的习惯。这个月底,田大伟将离开北京,回到新疆,继续他的警察事业。
警察梦想的实现,得益于深入基层的实习。一名到某市实习的学生,一天最多跟办案民警出过8个现场。去年,一名实习生从烟盒上提取到一枚指纹,由此破获一系列案件。
管理砺心 责任和担当融入基因
“今天你被‘督’了吗?”这成为公大学生戏谑对方的口头禅。公大按专业设置大队,每个专业的一个年级是一个中队,40人的自然班是一个区队。“我们分别有学督、校督、队督。”郭雪萌“吐槽”说,上课睡觉会被“督”,熄灯后玩手机会被“督”,扣子少系一颗会被“督”,就连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也会被“督”。学校会按照“督”的程度扣分,记入期末综合测评。
但正是警务化管理,让2011级学生戴飞扬受益。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推免研究生的角逐中,超过清华、北师大、厦大学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获取保送。“在公大的4年里,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起居,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从被动到主动是一个过程。”今年毕业的王鹤迪加入了辅导员队伍,即将成为中队长。他终于理解了警务化管理的意义。“我以前的中队长个儿不高,但很有威严,我们私下里叫他‘铁血队长’。”那时,王鹤迪班级的学生有一点做得不到位,就要受到惩罚。但私下里,中队长却像个大哥哥,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二话不说,第一时间给予帮助。“男人都是隐忍的,严明的纪律并不能掩盖那份深情。”
这里是实现警察“转基因”的工程,也是铸就合格警官的熔炉:刀光剑影与琅琅书声共振,崇文尚武与书香墨韵齐鸣。想,如鹰击长空,壮志凌云;干,如牛耕深土,脚踏实地。
在这里,社团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学生也个个身怀绝技。袁丽欣所在的警乐团曾多次在学校和公安部的大型活动中演出。为了演出前的集体练习,他们曾经凌晨4时起床。学生陈奕铜在上个月首都高校武术比赛中获得男子56公斤级散打对抗赛冠军。
网保大队的厚佳琪,手绘制作了一套公大毕业明信片。公大的校门、握枪的姿势,公大情、战友情,都在她的一笔一画中体现,4年的点滴又一次在同学们眼前浮现。
“巢林不再眷恋,天空才是舞台,待我羽翼丰满,卫我家国可好”。一点小文艺、一点小清新,吐露的是公大学子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