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晗
为期两天的高考已结束,相信很多考生的心情都像考试时的天气一样清爽。但可能也有些考生走下考场就忐忑不安,尤其有人忍不住核对答案估分,发现不如意后心情更难平复。考前我们常说轻装上阵,其实,考后轻装下阵也同样重要。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能否不受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同样是一次心理上的考验。
公布成绩前,任何形式的估分都是徒劳无益的。尽管网上有所谓的估分软件,也有机构宣称能帮考生估分,但在各类出有主观试题的考试中,估分的结果都难保准确。如果一个人估分结果和最终成绩相差无几,那么他就得既具备极强的记忆力,又对试题考查范围和评分标准了如指掌,否则就 是撞大运蒙上的。而对一般考生而言,准确估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高考这种大型选拔考试中,即使估算结果误差不大,结果也会有些差别。
估测考试结果不但无用,而且会加重心理负担。往年很多案例表明,有些考生就因为自己感觉没考好,考后处于压抑和恐慌之中,甚至偶尔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对于这类缺乏自信的考生而言,如果成绩真的不理想,那么之前的纠结其实于事无补;如果成绩没自己想得这么差,那又不过是杞人忧天白费功夫。同样,也有的考生考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结果公布成绩与自己预估的大相径庭,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因而如何平静等待考试结果,保持良好的身心作息,便是考后心理调适的关键所在。
其实,随着今年北京开始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以及本科一、二、三批次大平行两项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录的风险,让录取结果有更强的可控性。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取得预期结果,不但要靠准确的成绩预估,还依赖考场发挥等变量的稳定。而今的志愿填报,就像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一样,考什么成绩就报什么学校,志愿填报的规则与结果都更加易于把握,依靠“一分一段”,考生有更多的空间做出理智而且准确的选择,无论发挥失常或者超常,也不会让分数浪费。仅凭这点,轻装下阵又有何难?
当然,即使志愿填报方式发生变化,合理定位,理性拉开志愿梯度仍然是确保取得理想录取结果的必要条件,但这些都是后话。而今,考生只需要放下一切包袱,在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享受人生里最轻松的一段快乐时光,好好犒劳自己十多年的努力,除此也只剩下静待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