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商报5月5日报道,五一假期,某学校学生3天要写25万字作业。虽然事后布置作业的教师就此道歉,但其言之凿凿说是“为学生好”。看完这则新闻,笔者不觉后背发冷:这是在体罚学生呀!
这种体罚首先是伤害学生的身体。3天,抄写预习导引和例题20遍,要写满47个作业本260页纸,共25万字,这得是多大的劳动量。有学生反映,假期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来抄写了,但还是没有完成。还有的学生说,白天写,晚上写,还熬到后半夜,才写完10遍。这种为了抄写而抄写,除了让学生手麻眼黑头晕,身体受到伤害外,达不到任何教学目标。
这种体罚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理。抄写过程中,学生既没有钻研未知引发的好奇心,也没有攻克难题带来的成就感,更没有内心喜欢而生出的一丁点儿乐趣,学生无奈甚至要强迫自己才能去执行。至此,抄写已演变为一种与学习无关的机械的重复劳动。试问:学生抱着不愿做、不想做、不喜欢做的心理,这种抄写还有用吗?学生会不会有了抵触心理?老师以后的教学活动还能顺利开展吗?
这种体罚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摧残。当老师板起面孔,摆出师者的威严,强迫学生做这种无意义的抄写时,可曾想过:学生会有完不成作业提心吊胆怕被批评的恐惧,因为成绩差而被老师惩罚抄写从而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背负这种精神压力的学生,怎么可能顺利完成学业、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应当耐心教育、帮助;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体罚,已触犯法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当教书育人简化成强迫的大量抄写,当把体罚当成“为学生好”,我们不禁要问: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儒骨仁心的师者哪儿去了?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罚是在害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体罚不能再出现了。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