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中招首次增加市级统筹计划,放在名额分配批次录取。市级统筹计划为更多考生提供了进入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其不仅是对教育资源和生源的统筹,更是对教育公平和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统筹。
北京实行中考名额分配招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对录取结果的影响。而此次市级统筹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普通学校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比例,一般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和名校学生的竞争中获得了更多资本,这也会进一步改变高中名校通吃优质生源的局面。当不同学校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越来越均等,小升初对于中考结果的影响也就越来越低;当中考不再是少数优质初中生源向少数优质高中的批量转移,高中的生源质量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一言以蔽之,便是进入哪所初中会越来越不重要,在面对初中名校学生的竞争时,一般初中生所面临的压力将有所缓解,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得以在初中阶段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
早在今年高考改革措施出台之时,双培、外培计划就已经为此次中考改革埋下了伏笔。在市级统筹政策中,这也将高考改革与中考改革统筹在一起,让两项考试的改革产生更有效力的共鸣。市级统筹政策的实行,让一部分有潜力考入市属院校的考生提前预约了双培外培计划所带来的福利,也让他们高中的学习成果多了一分保障。借助双培外培计划的吸引力,考生获得了更多元的升学渠道,也让参与此项统筹的学校更容易获得优质生源。此项统筹的一大题中之义,便是学校与学生的双赢,也是对教育资源均衡化分配的促进。
市级统筹政策的立意并不局限于升学考试。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可以有效降低升学考试的压力,带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市级统筹中,双培外培计划的预约与旨在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联合培养正是互为表里。需要注意的是,与一些高中名校自发开展的大学先修课不同,市级统筹政策推出的联合培养并不单是让学生提前学习大学知识,而是将大学教育资源进行转化,使之适应提升高中生艺术修养的目标。这样的联合培养并不只服务于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而是在提升修养这一非功利性的层面让学生终生受益。其最终的落脚点,仍是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和育人为本,并不是两条互不关联的平行线,而是螺旋交叉、唇齿相依。将两者合理统筹,使之相互促进,便构成了统筹今年中高考改革的一道红线。
(徐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