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学霸别忘修“挫折学分”

发布时间:2015-04-29 期号:

  笔者当年所上的初中是全市成绩顶尖的学校之一。就在中考前大家信心满满时,校长给大家攒了张满是偏题怪题的模拟卷,全班平均成绩陡降50分,被老师痛批,这也彻底让我们这群天之骄子知道了什么叫挫折。

在很多人的成长历程中,确实缺少了重要的挫折体验。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留美博士后因为职场失意就失魂落魄、流落街头,最终被遣返回国。有人指责是应试教育把人培养成了书呆子。笔者以为,培养书呆子的教育没有问题,只传授成功秘诀而不告知失败教训的教育才真有问题。

  看过这篇报道后,很多网友对当事人缺乏交际能力的书呆子气鄙视不已。如若比照喜怒无常的乔布斯、性格孤僻甚至罹患精神障碍的诺贝尔奖得主纳什等著名书呆子(也就是英美文化里的nerd),报道中的当事人率直又显沉默的性格算不得多大问题。专业化的教育并不能让人一通百通,就好比经济学教授未必比中介小伙更会卖房。没有找到自己擅长领域的工作,可能是当事人职场失败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乔布斯也是几经失败才造就了今天的商业帝国,纳什的学术事业也未因病痛而终结。而今这位博士后仅仅因为职场失意就被击倒,缺乏的是面对失败的勇气。

  当事人用一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来为自己的命运作总结,而其遭遇恰恰说明了自己少学了很重要的一课。学习既涵盖了专业化知识的集成,也包括各种人生经验的总结,比如怎样面对失败,怎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怎样不受失意的困扰而东山再起。众多从学生时代走来的人,或多或少经历过成绩的失败,人际交往的失败,调皮被老师痛批,在挫折、失败乃至别人的斥责中一步步磨砺心智。也有少数人学业成绩稳居前茅,一路顺风顺水,十多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与老师的赞扬中成长,缺乏失败的磨炼和应对经验,逐渐丧失挫折免疫,成年后进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常人看来并非不能克服的一点挫折,也可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这篇报道的最后,还附上了一则微信评论,大意是看了这位女博士后的遭遇,一位母亲体会到女儿是心头的肉,再也不会因为小事责怪了。正是这种溺爱的心态,才让孩子错失挫折教育的宝贵机会。青少年在成长中还是要多尝尝失败的滋味,就像笔者那位腹黑的校长,用近乎找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挫折,让早已淡忘中考成绩的我们,还对那张恶意满满的模拟卷记忆犹新。

  总而言之,教育并不能让所有人事业成功,但如何面对挫折是学生都该修习的“学分”。缺乏对挫折的耐受,学霸也可能寸步难行。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