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高校 重特色 精质量 为梦想领航 ——行进国际关系学院

发布时间:2015-04-2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许 卉

  “小国关承载大梦想”是国际关系学院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不只是说说而已。

  国关有多小?用学生的话说:“从宿舍到食堂的路上,我要打一路的招呼。”大约20个足球场的校园里,3000名学生多数都是“熟面孔”。

  可小小的校园,却又无限大。学生的梦想,在这小小的校园中可以恣意生长,如同这4月天里满园的丁香、海棠,正迎着春风肆意绽放。

 

这里有太多“想不到”

  “来国关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国标舞大赛,并且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国际政治系学生李扬说。学校内部的国标舞大赛有20年传统,每年超过一半的大一新生都会参与进来。在浓厚的国标舞氛围中,李扬从入校前的国标舞“菜鸟”,变成了国标舞队的主力。

  “没想到我居然能见到世界政治‘三巨头’——习大大、普京和奥巴马。”公共管理系学生张慧睿忆起去年11月担任APEC志愿者的经历,难掩兴奋。因为国关的学生整体素质好、“颜值高”,无论是在2008年奥运会、还是2014年APEC会议上,他们都被安排在志愿者的核心岗位上。

  郎佳子彧是文化与传播系文艺部部长,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说,传承面人是他家族的使命,但他想用“90后”的新方式把祖传的绝活发扬光大。到国关学习文化传播成了他完成使命的第一步。在这里,他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和几个同学一起办了《京艺报》,专门介绍老北京的传统手艺、京城老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艺术。

  政府采购专业学生孟千连用几个“特别好”、“特别棒”来形容国关给他提供的平台。授课老师是政府采购领域内的“名人”、国信招标集团的项目经理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各色各样的行业论坛、辩论会一般的课堂……这些都是孟千意料外的收获。“如果让我向学弟、学妹推荐一所好大学,我一定推荐国关,而且还会‘一生推’。”孟千说。

  法律系的陈键雄不久前拿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出国深造是他刚进大学时就有的梦想。学校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小而精的教学模式,都在为他“筑梦”。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王頔有过两次找工作的经历,国关的学生“大局观强”、“自信”、“阳光”是他从用人单位那里听到最多的反馈。这和学校的培养息息相关:学校给每名新生量身定做一套正装,鼓励学生参加舞会、多去社交;每周三下午是固定的校园活动日,有着神州杯足球赛、创意手工大赛等门类繁多的活动;草莓音乐节上活跃的校园乐队,每年都有很多粉丝……王頔说,国关是个“虎踞龙盘”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有梦想,不愁没有实现的可能。

 

小班授课,培养精英人才

  周三上午10时许,上课铃响,国关教学楼四层的一间教室里,英语精读课正有序进行。一名学生造句:“My boyfriend must have cheated on me, because my woman’s instinct is at work here.” 外语学院老师杨丛首先肯定了这名同学对be at work这个词组使用正确,然后请全班思考这个句子是否有逻辑上的问题。“这名同学在句中使用了‘because’,但My boyfriend must have cheated on me(我男朋友一定是出轨了)和my woman’s instinct is at work here(我的女性直觉在起作用)之间会是一种因果关系吗?难道女性直觉必然导致男友出轨吗?”讲台下20名学生哄堂大笑。“所以句中的because并不妥当,汉语和英语中的逻辑关系不能想当然地相互套用。”这种充分互动的情景教学,在国关比比皆是。

  而在同声传译教室,上课的学生更少。这是一间与普通外语听力语音室类似的教室。稍有不同的是,教室左边还有4个分别占地约3平方米的小隔间。这些小隔间是同声传译训练用的译员间。杨丛与介绍,训练用的同声传译教室虽然小,但是与真实的译员间一样,是真实的模拟。大三、大四学生通过选拔后,才有机会上同声传译课。

  这是国际关系学院精细化“小班授课”的一个缩影。教务处处长许可介绍,学校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学生拥有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资格,这在北京非专业外语院校中是少见的。学校专业课采取小班授课,每个班级上课学生不超过30人。学校给每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行进行悉心指导和规范管理。班级人数少,学生彼此都很熟悉,每个人可参与的活动比较多,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可利用的资源丰富,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也比其他高校多。

  在许可眼里,“小班授课”体现的是精细化人才培养特点。除了精细化培养外,学校还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研讨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让学生担当课堂主角、个性化平台等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此外,学校还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奥运会志愿者、APEC会议志愿者……众多重大外事活动中,国关学子都会在不同岗位上写下精彩一页。学生在各类全国性大学生竞赛中也屡创佳绩。

  课堂教学“国际范儿”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化特色之一。学校安排老师到海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把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来,让学生感觉“是在英美国家大学的课堂上课”,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为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学校除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办学外,每年还举办国际化夏季学期,聘请国外教师来校教学。

 

本科提前批录取先面试

  国际关系学院有着个性特色。这所被称为“中国涉外人才摇篮”的高校,在近年全国高校扩招热潮中,一直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成为极少数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

  学校学生处副处长陈斌介绍,“小国关”指的是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00多亩,在校生人数大约3000人。近年来,学校每年在全国招收本科生600人左右,研究生250人左右。但是,建校60多年来,国关却以其方寸天地,胸怀家国之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近年来,国关毕业生就业去向呈多元化趋势,公务员录取率高于同类型院校,就业企业以全球知名企业、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本科专业只有10个,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负责招生工作的学生处副处长齐正欣一一介绍,国际关系学院属于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院校。今年,北京本科志愿填报方式有所调整。报考国际关系学院的考生,要将志愿填写在“本科提前A段”栏内。如果考生被学校录取,将不能参加其他批次录取。如果考生未被学校录取,不影响其他批次录取。

  国际关系学院的招生标准较为严格,面试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学校在北京、上海等省市实行录取前面试的招生政策,把好入口关。学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1∶3的比例划定面试入围线,然后按照1∶1.2的比例划定面试合格线,通过面试的考生再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面试内容包括综合能力测试、外语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等。学校希望招收综合素质全面,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学生。”齐正欣认为,通过面试招收的学生整体表现优秀,符合学校培养要求。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文科在北京录取的平均分一般在本科一批线上50分左右,理科平均分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一些专业还对单科成绩有要求。学校录取除了看考生高考成绩外,对政治和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比如,要求考生是党员或团员,原则上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视力要求达到矫正视力4.8以上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