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小学生识繁写简足矣

发布时间:2015-03-13 期号:

  近期,有文艺界名人建议,在小学课本中加进部分有含义的繁体字内容,以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此议引来社会热评,“点赞”“拍砖”各执一词。笔者认为,小学课本加入繁体字要慎重,小学生能做到识繁写简足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语言文字外,仅文章典籍就不计其数,更涉及政治军事、人文经济、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一个人就算穷其一生,所学也不及九牛一毛。要想将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纳入课本教材,就要选择最有意义、最能彰显文化精髓的内容。

  传统文化产生的年代多数与现实生活相去较远,生活在当今的成年人接受起来尚且不易,其中尤以繁体字和文言文带来的障碍为大。让初学现代文化知识的小学生看懂早已弃用的古代文字,可谓难上加难。因此,在选出精华的内容后,还要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呈现,可以设立自学或选修课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有兴趣的选得着,不想学的不必上,以免造成新的课业负担。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能够传承至今,其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因为拥有文字记载。从甲骨文、钟鼎文,到真、草、隶、篆,再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简化经历了上千年历朝历代人们的努力,其间多少变迁,都是闪现着民族智慧的结晶。足见语言文字简化是历史大势。新中国刚刚成立就着手汉字简化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56年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和1986年又审定和修订了《简化字总表》,一直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过第二批简化字,但没有完全推开,时间不长就废止了。简化字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笔划,书写和识记更便捷,认读时也能更清晰。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和随后的迅速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如今要想让繁体字进小学课本,势必要谨慎为之,不能造成新的学生负担。可以挑出几十个、几百个最具代表性的繁体字,分在各年级中讲授,低年级讲基本字形、字义,高年级讲造字规则、文字演变,逐渐渗透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掌故,但要告诉学生识繁写简,只要了解繁体字的知识就够了,而在书写时还得使用简化字。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和民族智慧,树立民族自豪感,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学习。

(李蔚青)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