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下跪就能学到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5-01-26 期号: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某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向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教诲。姑且不论这样的行为是否有“作秀”之嫌,以贬损个人尊严为前提的孝道本身,就不值得提倡。在低头俯首的姿态下,即便是以学习传统文化为名,也不会是一次愉悦的教育体验,更遑论学习感恩、体味孝道了。

  很多人认为,“上跪天地,下跪父母”本是孝道,有何不可?然而,在古代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血缘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分野常常混淆不清。古代戏曲小说中君臣父子往往类比出现。从对三纲五常的民间演义中不难看出,跪拜并非只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尊敬,还包含着对权力依附关系的顺从姿态。从这个角度而言,跪父母与跪官员一样,都体现着在权力面前自身人格的贬低。如果下跪这种行为早已被公共领域摒弃,那么同样不应在家庭领域大肆宣扬。鼓励跪拜父母不但是对以亲情、责任为纽带的现代家庭伦理的反动,更无益于让孩子树立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去年,教育部再次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教育者却无视“优秀”二字,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一并拿来。孝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并非要不加筛选地搬到教育当中。涤亲溺器的精神可以宣讲,埋儿奉母也要鼓励吗?只要是传统文化就灌输给孩子,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强化了不合理的父权和家长意识,扭曲父母的教育观念,也有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以教育的意志让学生下跪,无论对象是谁,都具有一定的强迫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大庭广众之下下跪,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自尊,这类打着传统教育幌子,违背法治精神的活动还是不搞为好。

  我们在教育中所要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能传达民族自信和让人挺直身板的文化,而非灌输尊卑观念和让人两腿打弯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已65年了,难道现在还要教孩子怎么下跪吗?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