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许 卉 孟 红 马婷婷 文并摄
走马探长安——高校之旅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位于未央区的陕西科技大学。来之前,同很多北京考生一样,我们对这所学校知之甚少,但当走进“大气”、“豪迈”的陕科大校园后,这里的一物一景都让人印象深刻。直至现在,我们仍能忆起校园里“湖光山色”和被学生称为“罗马斗兽场”的图书馆。
1958年创建的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这就是陕科大的前身,同时也决定了陕科大传统的轻工专业特色。
探访·实验室
做轻工业的摇篮
走访过陕科大十余个实验室,深切感受到其轻工科技的魅力所在。
在化工学院实训中心,几名学生在测微观物质的表观形貌。经过扫描电镜的转化,细小的金的颗粒,呈现在电脑显示器上的却像带着刺的海胆一样。实训中心老师介绍,这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做补充实验,因为材料表面积比较小,所以一般先放大几千倍到20万倍后,观测材料的性状,再应用于不同的方面。通过这些仪器,学生可以放大茶叶的叶片后,在茶叶里加入有益菌,逐渐观察有益菌的菌丝。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纳米,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观测。
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5名自动化专业大四的学生正在操作三维滑台,为毕业论文做准备。自动化112班的舒朝喜打开他设计好的程序,装上一支铅笔,在电脑控制下,1分钟内就画出一幅八卦图。这些小程序是他们课余时间做的练习。舒朝喜说,程序应用熟练了,工作后才能得心应手,尽快进入角色。他们还建了一个三维滑台交流群,分享程序设计的经验,互相取经。
实验室里的5名学生都已签好了工作,舒朝喜早与南京的熊猫电子签订了就业协议。创建于1936年的熊猫电子集团,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更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向往的地方。他们班30多人,除10余名考研的同学,其他人的工作在12月前就已经签好了。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党宏社介绍,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实力,学院的很多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同时学校紧跟领域的前沿,与企业联合组建能源与照明实验室、平板显示实验室、MCU联合实验室、风力发电实验室、ABB造纸传动系统实验室。
无论在哪个实验室,陕科大的学生和老师都给人一种博学精深、诚实守信、朴实无华的真诚。因为,“诚”和“博”是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学问准则。
探访·校园
虚拟学院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王芳介绍,为贯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陕科大成立了虚拟教育实验学院,探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新途径。学校每年选拔部分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集中编入虚拟教育实验学院,实施小班上课,单独培养。学校还特地提供最好的实验环境,使一批优秀学生能尽快脱颖而出。
相关学院的教改班遵循因材施教、少而精的原则,在打牢基础、拓宽视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方面勇于探索与实践。
每个教改班至少独立开设一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推动教改班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学术性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学校为教改班的每位学生确定科研训练导师,导师由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担任。每位导师带1至2名学生,并及时将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使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工程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为拓宽学生视野,学校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外文文献,同时加强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开设了相关双语专业课程。
陕科大的毕业生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2014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中,很多人进入了腾讯、三星、武汉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格力电器、创维、新浪等公司。
探访·学生
在这里我们是班长
在陕科大,北京学子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认可。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两个班的班长都是来自北京的考生。从初出茅庐,到自立自信,再到协调、管理一个班级,他们的成长让父母为之骄傲。
伍雪2012年毕业于北京九十六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放手”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走自己喜欢的路。性格开朗的伍雪选择来西安上大学。刚到西安,她还“小失落”了一阵,心里有些落差,但经过暂短的调整,很快就积极起来。伍雪带着北京姑娘特有的自信和活跃加入了学生会,担任学校艺术团的民乐队队长,参加演讲比赛;通过竞选,伍雪当上了班长。正是缘于这些活动的历练和班长的责任与担当,伍雪觉得自己2014年成长很快,无论是学习还是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多锻炼。
同样来自北京的张艺达是另一个班的班长,他毕业于北京十二中。很难想象,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帅气班长,是入校时调皮不服管又比较另类的学生。因为之前没住过校,刚入校时有点儿不适应,但爱运动的他很快跟周围人打成一片。如今,张艺达不仅能管理好自己,更能当好这个班长。他说,做了班长,很多事情要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同学。来到西安的这两年是他成长最快的两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现在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招办主任梁云鹤谈招生:
问: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学校近几年在京招生有哪些特点?
答: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专业以轻工类、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为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各专业发展时间较长,培育得较完善,办学在行业内影响较大。北京考生热衷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电气类、化工类、机械类,大多是基于当地就业情况和自身就业趋向选择的。
问:学校2015年招生有何变化?
答:学校在京招生计划近几年相对稳定,每年约为15人,专业涉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2015年,学校除在京招生专业及相应招生计划数保持稳定外,拟在京恢复艺术类招生,增加设计学类(艺术类)招生计划。
问:对于北京考生填报志愿,您有哪些建议?
答:建议北京考生多到外地上大学。出京上学是一种锻炼,终生受益。陕科大办学特色突出,从北京轻工业学院迁至陕西后,保持了传统工科重点学校的优势,在行业内有很好的影响。学校也尽可能为就读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条件。
考生和家长不要只盯着热门专业,要客观分析考生的理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有条件的学生可到专业机构做一份职业倾向测试,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或大类。
问:学校对学生转专业有哪些政策?
答:在修完必要课程,学习成绩优良且没有考核作弊情况下,学生可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第一学年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大类前2%以内的本科生,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第一学年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各专业前20%以内的本科生,可在各专业大类内申请转专业;第一学年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各专业前50%以内的本科生,在学院教学条件允许及学院同意的前提下,可在本学院专业大类内申请转专业。当申请转入某专业的人数超过该专业办学条件允许接纳的班容量时,学校可按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选拔确定。
问:学校近两年就业情况如何?本科生去向如何?
答:目前,学校分别与20余个地市人才服务中心和56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有千余家单位来校招聘。学校各专业就业面广,行业口碑较好。考研录取率在15%左右,部分优势专业如电气类、化工类等达到25%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