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翱翔计划第六批331名学员日前结业,第八批210名新学员正式开课。首次设立翱翔奖助学金。
本周四一早,八一学校大礼堂已是座无虚席,每隔几排的座椅上就用白纸贴着“数学与信息领域”“物理地球科学领域”“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这都是翱翔计划所涵盖的学科培养领域。
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说,翱翔计划每年面向高一在校生选拔,用2年“在科学家身边学习”。学生想进入翱翔计划要经过个人自荐、学校区县推荐、网上评审和现场评审等环节。翱翔计划采取中学、大学及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方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基地学习过渡性课程,最后在大学、研究院所学习熏陶体验式课程。学院和实验室实行“双向选择”,不适应研究的学生可中途退出。每年市教科院通过翱翔论坛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自2007年启动首批翱翔计划以来,目前已有8批学员,前7批共1293人,带动了所在学校的一大批学生投入科学研究。参与翱翔计划的团队包括416位专家,其中有30余位院士,另有750位学科教师。
第六批毕业学员代表中关村中学高三生黄铭易说,进入翱翔计划清华信息学院实验室,平时都是和研究生一起做项目。虽然他只是个高中生,但在项目里并不是旁观者,导师对他的论文要求一样严格,光结业论文就修改了10多次。闲暇时,他还能和清华学子一起谈未来和理想。
作为远郊区唯一一所培养基地的通州潞河中学校长徐华说,翱翔计划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入选的学生,在选拔过程中,对全校师生都是一种带动和促进,让学生学会重基础、有特长,让老师进一步了解翱翔计划,形成全校范围的影响。
开课典礼上,市教科院首次宣布设立翱翔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在计划中表现优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