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问题导向 回应社会关切

发布时间:2014-12-22 期号: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 吴迟迟

  这次改革突出问题导向,与以往相比,涉及的加分项目范围更广,工作力度更大。其中,取消全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清理高考加分工作的亮点。我认为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体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要求。目前,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各省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加起来有95项。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总体要求,这次改革对高考加分项目采取了“减项目,降分值”的措施。就全国加分项目而言,文件规定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占现行全国性加分项目的54.55%。文件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问题,使人民群众增加对国家统一考试的信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加分项目做“减法”,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做“加法”。这次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重要特点是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调整加分政策不是简单地取消加分项目,而是变堵为疏、变堵为引,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引导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在对部分加分项目做“减法”的同时,完善其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考生成才做“加法”。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仍可正常进行,不受影响,只是与高考加分不再挂钩,遏制只为高考加分而违心参加相关活动的功利性倾向,甚至作假行为,使真正热衷和喜欢这些活动、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政策调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文件规定:在2015年1月1日之后获得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等6项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获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高中在校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把决定权交给省(区、市),充分考虑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区域差异,体现因地制宜,平稳过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