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休学创业给学生更多选择

发布时间:2014-12-17 期号:

  教育部上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允许休学创业,既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体现,利于激励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也需要学生理性选择,社会给予更多帮助。

  在缓解现实就业压力、鼓励“草根”创业的背景下,允许休学创业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举措。从哈佛大学退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因创立微软享誉全球,连续数十年蝉联美国首富和全球首富宝座;最近红遍网络的“90后”总裁余佳文,17岁自学编程开设网站,赚得人生第一个一百万,上月又获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风投……他们的传奇经历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许多学子怀揣创业激情,渴望像他们那样在年轻时凭借机遇和能力实现“创业梦”。在当今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辈出,很多创业机会转瞬即逝。有些学生为抓住这样的机会,毅然选择休学去创业。以往,这种行为不在政策明确允许的范围之内,很多学生的创新创意也因此被扼杀在萌芽中。而事实上,从学生的权利层面来说,学习是权利,创业也是权利。现今,休学创业政策的出台正体现了对这两种权利的尊重,也是开放包容的表现。

  就政策解读角度而言,允许休学创业并不是鼓励在校学生都去创业,而是为有志于创业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可能,既给予他们个性化发展空间,又保障他们顺利毕业。创业不易,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否选择休学创业,在校学生要认知自我,理性选择,步步为营。对于创业的风险和结果,休学学生也要冷静思考,莫让一次失败经历浇灭一生的创业热情。休学创业不只是简单的职业选择,创业学生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第一身份,正确处理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学业和创业同时兼顾,辛苦自不必说,不要因两者都不够专心而一无所成,最终得不偿失。

  除了在校学生的自我选择,休学创业的政策落地还需要政府及高校的具体措施保障。从此次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来看,其中不乏非常“接地气”的具体引导举措,比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资金、政策上也有一系列支持鼓励。作为新生代创业青年的诞生地,高校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育创业成功的内生动力,建立全方位创业支持体系,如整合师资、经费和课程,构建与外界的交流平台等。选择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在多了一种就业选择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风险和责任,更需要社会给予“正能量”支持。

(孟 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