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 国考生拼“文”比“武”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4-12-0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11月30日17时,2015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落下帷幕。在一天的考试中,考试内容从时事、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化学、文化、地理,到环境、自然、科技均有所涉及。虽对考试难度早有准备,但不少考生感慨:当公务员要文武兼备,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有敏捷的思维,既要能动笔,又要有实际工作能力。

 

行测:天文地理都要知道

  当日8时,在北京市大成学校考点门前,五六级的北风没能阻挡考生参加考试的热情。离考试还有1小时,道路两侧已站满提前赶到的考生。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全神贯注地看“行测”练习题。

  考试结束后,第一次参加考试的考生周雯(化名)说,拿到这份总共37页的试卷,一见第1道题,就被难住了,问的是习近平主席出访德国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时引用的名言是哪一句。其他几道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题目相对简单。周雯介绍,整套试卷既包含天文地理知识,又包含文学知识,甚至还包括化学和物理知识。比如,对古代地理位置的描述、古诗词的搭配、诗词与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对应,都是考后考生讨论的话题。

  中公教育有关辅导老师表示,今年常识部分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出现学科交叉性试题,综合性加强。因此,解答常识部分的题目时,考生不仅要对常识有所了解,还要能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答案。此外,今年的考题内容除了涉及往年考查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外,还考查了比较细致的军事、人文和物理知识。

 

申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谈起申论考试,考生小赵说,今年申论材料的选题是科技创新,但像行测题一样,专业性强,同时给科技注入人性的灵魂,探讨科技创新的生命力。申论的大作文着眼于探讨科技的本质,科技如何为人类服务,如何让公众平等地享受科技创新的成果,如何推动社会公平与转型,也探讨了在物质化背景下人文精神的涵养。

  中公教育辅导老师周丽丽分析,除了将科技和人文结合,本次申论考试还体现了更加国际化的特点。材料以全国甚至全球情况为背景,视野非常开阔。材料涉及国外的相关案例,如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约瑟夫、印度的“硅谷”等,分别出现在副省与地市的材料中。这些国外案例既可作为背景说明,也可作为其他题目的作答材料。国外材料的设置在拓宽考生视野的同时,也彰显出申论考试的深度和广度。

 

文武兼备方能胜出

  考生要想胜出,要文武兼备,既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将来的面试中会有体现。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试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基本素质进行测评。重点测试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其他作为公务员要具备的能力及与职位的匹配程度等内容。这些能力和素质主要靠平时工作和学习的长期积累。希望考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准备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参加面试。

  2015年1月上中旬,人社部将公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分数线和第一批进入面试的人选名单。1月中旬进行第一次调剂,补充面试人选。考生要及时关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和考录专题网站有关通知,查询有关情况。进入面试的考生要及时与招录机关沟通,认真做好面试准备。2015年5月,人社部还将组织补录报名。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