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容不足、作文易写成“新八股”、英语学习难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存在的部分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近日正式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和《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有关专家评价,本次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提出,标志着学校学科教学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今后,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物理、化学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评价体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同时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要切实防止教学‘抢跑’,不培养‘超学儿童’。”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改进意见强调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英语学科要强调学业基础、扩大知识面,不得赶进度、增难度。
中小学将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内容。今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用“微写作”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中小学将在英语教学中加大听说练习比重,为学生提供外教辅导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各学科平均不低于10%的课时要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语文学科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另外,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系列科学活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解决好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小初衔接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
针对社会关注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强调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业评价,防止不正确的评价引导教学超课标“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