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11月13日发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这是对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梳理和“体检”。
《报告》以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材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认证专业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表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专业的培养目标较好地反映了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一些专业培养目标前瞻性不足及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报告》首次从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两个维度,对工程教育的社会需求适应度进行了分析。问卷调查显示,八成用人单位能够招聘到所需要的工科毕业生,近七成工科本科毕业生实际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较高;但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加强。
《报告》首次按照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要求,对认证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各类办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条件基本满足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985高校、211高校办学条件支撑度总体情况良好,一般高校支撑情况相对较弱。
《报告》首次从用户视角,按照国际工程教育公认的毕业生能力要求编制问卷,对26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科工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工程教育总体质量基本认可。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偏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工程核心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除社会需求适应度外,《报告》还首次尝试将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度、质量监测保障度作为分析指标,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客观呈现了我国工程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介绍,报告以大量数据和事实反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程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的同时,也客观指出了工程教育发展中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些主要和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以解决:一是高校在工程教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二是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联合办学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台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配套细则,还未对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有效衔接等。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马上就访
大学回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怀进鹏
《报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用调查研究等实证方法,对我国工程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今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业视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郝长江
《报告》以几个主要行业为例,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指出了“节”之所在,并为构建工程教育与行业的联系机制,加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用户声音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 杨毅刚
《报告》中26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问卷,客观反映了行业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企业对工科学生培养的期望。同时,《报告》也为行业企业参与工程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行业企业是工程教育的用户,更应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参与者,今后应更多地参与到工程教育改革中,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尽一份责任。
学者观点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王孙禺
我国近千所高校开设工科,一万多个工科专业,每年几百万工科毕业生。然而,工程教育却因学生培养质量不尽人意而常受诟病,比如动手能力不强、与行业发展脱节、创新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高教界、产业界十分关注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报告》通过详实的事实和数据,客观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言之有理有据,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