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晗
近日,河北某高中的一项措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校将班主任室设在教室后方仅有一墙之隔的房间,并安装透明大玻璃,方便班主任观察学生听课状态。早在此前,一些学校在教室使用摄像头的做法就饱受争议。笔者认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初衷的教室监控可能让教学管理流于简单化,会给部分师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从校园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教室实行“无人化”摄像监控,既有利于对教室中出现的危害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取证处理,同时也能避免可能产生的弊端。
对于教室监控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两方看法:有人认为监控教室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人认为这侵害了学生和教师的隐私。无论“公婆谁有理”,面对“监视”这样一个问题,不同人的直观感受大不相同,有人并不在意,有人则对此十分敏感,毕竟教室是师生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时刻有一双眼在背后盯着很不舒服,如果老师可以时刻观察教室,会令同学间交往产生顾忌。而监控手段的过度使用,确实可能压制某些并无不妥的行为。对于教学这一层面而言,传统教学管理中约束师生行为的柔性方式有很多,不必通过摄像监控这一简单却略显强硬的方式让人过于紧张。
其实,摄像监控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也并未引起人们的反感。一些师生反感的并非在教室安装监控设施这一行为,而是使用监控设施的动机。如果监视器后面坐的是保安而非校长,使用监控的目的是出于安全管理以及处理教室内发生的冲突矛盾,而非干预教学等日常行为,师生就不会对监控教室产生抵触。不可否认的是,远程摄像监控在加强校园安全这一刚性管理层面的确有良好作用。如果将教室监控实行“无人化”管理,教学管理者不参与实时监控的过程,只在危害性时间或冲突矛盾发生后调用录像取证处理,就能有效防范危害性事件,便于解决很多冲突矛盾,在进一步抹除校园安全死角的同时,也避免了师生因教室监控所带来的顾虑。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有人化”的教室监控利弊一时难以权衡;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无人化”的教室监控则利多弊少。换言之,防止师生“偷懒”,不必靠时刻监视师生,但是对于加强教室的安全管理,“无人化”监控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