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折翼天使向大学梦“奔跑” ——记运动障碍高三生解铭瑶

发布时间:2014-10-2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延庆一中,远郊延庆唯一一所示范高中,当地中考生心目中的“第一校”。考上它,就像高考考上了“北大”。让人想不到的是,我们眼前的高三生解铭瑶,患运动障碍的折翼天使,却在3年前靠着超乎常人的努力,敲开了这所中学的大门,如今又靠着超乎常人的拼搏,用不能奔跑的双腿,向着大学梦“奔跑”……

 

自立,圆梦的基础,他用苦练“站起来”

  初见解铭瑶,除了常常不自觉抽动的面部肌肉、缓慢又吐字不清的话语外,他几乎与常人无异。而谈吐间的诙谐豁达,逻辑的清晰敏捷,在让人暗暗叹服的同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何病痛缠身的他,竟有着超越常人的宽容与乐观?

  18年前的冬日,解铭瑶与别的孩子一样,伴着一声嘹亮啼哭来到了人世。本该幸福的一家三口,却因他出生时肺部呛入羊水,而轰然梦碎。吸入性肺炎、小脑缺氧、运动机能障碍……一系列的医学名词,就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他父母的心上。

  此后的人生,他与正常的嬉戏玩耍彻底绝缘,每天喝着难以下咽的汤药,咬牙忍受按摩带来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的长时间大量运动,构成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即便如此,他说话仍吐字不清,连抓起一件东西都很吃力。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一生过着不能自理、离不开人陪护的生活。他坚信,普通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

  4岁时,别的孩子早已跑起来像一阵风,而解铭瑶却仍控制不好双腿,走路摇摇晃晃,没几步就摔跟头,走不多远身上就已是青一块紫一块。父母只好狠狠心,把他带到海边,让他在又细又软的沙滩上自己走,摔了爬起来再走,这才学会了走路。而能走,却只是个开始。由于肌肉控制不好,每次过门槛,他都要深深弯下腰,把腿抬得高高的才能跨过去。怎么办?接着练!每周末,在延庆周边的山上,总能看到解铭瑶父子的身影。一座座山,一道道岭,都被他缓慢却坚定的步伐所征服。现在的他,除了不能快速奔跑,走路已经比较稳当。

  解决了脚下的问题,还有手指。为学会用筷子,解铭瑶决定练习捡花生。即便是把一粒花生米用手抓起,再放进另一个盘子里这样简单的小事,解铭瑶起初也做不好,常常是好不容易抓起,却在半途又掉下。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一次不行就再来,直到成功为止。他说:“别人做一次就能成功的事,我可以多做几次。”

  每周末,他都要去进行按摩康复训练。由于肌张力很高,肌肉十分紧,医生要把针扎进去都很费劲。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对解铭瑶就像是过了几个小时那样漫长。面对巨大的痛苦,年幼的他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一次,爸爸出差,妈妈一人带他去治疗。看到他忍痛皱眉也不喊叫时,妈妈忍不住哭了好久,而他只是拍拍妈妈说:“妈,我没事了,咱回家吧。”

  在这样的坚持下,当别的病情比他轻的病友仍坐在轮椅上,需要人看护时,他已经凭借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立了。

 

学习,圆梦的核心,他用刻苦“不掉队”

  上学,在有些孩子眼里是件苦差事儿,可对解铭瑶而言,却是种莫大的幸福,因为他深知,能和同龄人一起坐在课堂里已属不易。从小到大,每次生病,他都会沮丧地问妈妈:“我还能去上学么?”如果妈妈说不行,他就会难过一整天。

  “你写字究竟有多困难?”“给我张纸,我写给你看。”一只手紧紧攥着笔,另一只手张开手指使劲按着纸,一边写一边颤抖,整个人全身都较着劲,仿佛稍微放松一点,手里的笔和纸就会失去控制。

  由于手指不灵活,手腕无法精准地控制力度,最初写字时,他横不平、竖不直,写一个字要比别人多花三倍的时间。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怕,别人写一遍,他写十遍,甚至二十遍,还逐渐琢磨出一些方便使力的小窍门。渐渐地,纸上的字尽管比正常人写的要大三四倍,算不上漂亮,却很工整。

  尽管写字对他非常困难,但是12年来,他没有一天没完成作业。对解铭瑶来说,没有时间做多余的课外题,写作业就是最好的巩固课堂知识的过程。每天晚上,心疼儿子的妈妈总会忍不住劝他:“作业这么多,就别写了”,“你写字慢,抄书的题就放弃吧”……可固执的他从来不听。“从上初中起,我每天都要写作业到晚上12点,不是不想坚持,实在是熬不住了。”说这话时,他脸上看不到一丝疲惫和懊丧,只有掩藏不住的自豪和笑意。

  早读时,老师会布置一些默古文、写单词之类的作业。因为写字慢,15分钟的时间对解铭瑶来说远远不够。课间、午休、放学后,一切闲暇功夫他都会默默利用起来,不让自己掉队。就是凭借这样的坚持和信念,他最终考上了延庆一中。进入高中后,即便在每次都答不完试卷的情况下,他的成绩仍能保持在年级中游。

  虽然身体状况和别的孩子不同,可解铭瑶从没把自己“特殊化”。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学会了打鼓、游泳和打乒乓球,他还喜欢看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物理、化学也学得很好。他的坚强自立不断感染着身边的人。和他做过12年同学的贺小桐说:“解铭瑶从小就让我钦佩,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他都知道。”

 

感恩,圆梦的动力,他用大爱回报爱

  解铭瑶从小学起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延庆一中副校长杨红霞说:“这孩子特别善良,每次别人想帮他,结果反是他帮了别人。这种帮助并不一定是为他人做了什么,而是他的言行和精神,时时处处都影响着别人。”

  高一一入学就是军训,这对于运动障碍的解铭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人都劝他,“你就别去了”,可他不肯。怕自己速度慢,影响班级起床集合,别人5点起床,他4点就起,默默地整理好床铺后,坐在那里等着。吃饭时怕端汤会洒,又不想麻烦别人,他就只吃干饭。

  军训有步行15公里拉练,很多学生在半途放弃了,他却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不肯“破例”坐车。“拉练时,我常常能听见解铭瑶在旁边粗重的喘气声,知道他还在坚持,换成是我恐怕做不到。如果没有他,我想自己也坚持不下来。”同学隋子怡感慨地说。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班主任张洁回忆说,开学初换教室,考虑到他身体不便,张老师安排好几名同学帮他,可等他们赶到教室才发现,解铭瑶早已提前把自己的桌椅搬了过去,正赶回来准备帮别人搬。

  一次通用技术课上,需要3人一组做小铁锤,解铭瑶和2名女同学一组。当看到只有木块和铁块,全部需要自己动手打磨、组装时,女生们犯了难,拉大锯、打铁砧,这些活儿女生哪儿干得来呢?看看解铭瑶,她们正准备豁出去试试。谁想,解铭瑶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开始做起来,无论女生怎么劝,他都不肯放手:“我是男生,这种事怎么能让女生干,不像样!”小铁锤做好了,他也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解铭瑶对人好,胸怀也像大海般宽广。从小到大,身边难免会听到一些不顺耳的声音,可他从不生气,不反驳,更不会放在心上。“他们说我考不上一中,我这不也考上了吗?他们说我考不上大学,可我觉得只要有目标,努力做过了就不后悔。”

  18年,一个人可以收获多少爱,或许连解铭瑶也计算不清,但每多一笔,他想回报的心就更迫切一分。如此多的爱,该拿什么回报?解铭瑶想了又想,觉得只有学习,再学习,上大学然后自食其力。

  “我最感谢的是爸爸妈妈。18年来,是他们一次次带我看病、康复、锻炼,才有了今天的我,他们最不容易。还有老师、朋友和那么多叔叔阿姨,我欠他们的太多太多。我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去回报这些人对我的恩情。”说到这里,解铭瑶的语调中已经有些哽咽。

  他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折翼天使,即使无法奔跑,不能飞翔,可什么也阻挡不了他去追逐梦想的脚步。这个梦,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灵魂深处微小的火光,更是无数爱汇聚成的浩瀚汪洋。

 

记者手记:生命的重量

  在见到解铭瑶之前,我们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此前也曾采访过不少身患疾病的考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身体状况的困扰,使我们害怕不知哪句话会不经意间碰触他们的伤口。

  可见到解铭瑶,被震撼的却是我们。他是那样的积极主动、开朗乐观,那样爱笑。在他的脸上,我们能看到疾病留下的烙印,却看不到心灵上的阴霾。采访过程中,他总是不停念叨着“要坚强”、“要感恩”、“要宽容”……而这样的美德,无论放在哪里,相信都能熠熠生光。

  从他父母的口中,我们得知,高二起,解铭瑶心里就多了一重疑问:我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普通的大学会要我吗?也许,对于他而言,比起别人异样的眼光,更难接受的是社会的歧视,因为在他看来,学习是唯一能够去回报、去感恩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只能默默祝福和祈祷,愿他能有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因为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也知道了上大学在这个孩子生命中沉甸甸的分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