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应考 ——自考首周现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4-10-21 期号: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孙梦莹 文并摄影

  10月18日、19日,10月北京自考首周考试在17个考区举行。走出考场的考生从容淡定,展示出了良好的考试心态。

手机报喜 微信集赞

  “妈,我考完了,正往外走呢……考得还行吧,应该能过……”自考第一天16时40分,提前交卷的考生张爽走出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考点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向母亲“汇报”考试情况。

  记者观察到,欢欣雀跃或满面愁容地走出考场的考生很少,大部分考生表情从容淡定。“第一天自考终于结束,考场气氛像高考一样。明天还有一科,跪求小伙伴们点赞祝福。”考生李鑫在手机里输入这些文字,附上一张出考场后第一时间照下的校门图,发送到微信朋友圈里,几分钟就集到十几个“赞”。李鑫认为,自考是一年里的大事儿,要发到朋友圈记录一下。

  出考场首先开手机打电话向家人、朋友报喜,微信上与朋友分享自考心得,QQ群里与考友对答案……这些已成为新一代自考生表达考试心声的首选方式,也表现出相对轻松愉快的考试状态。

题不超纲 会者不难

  最先走出考场的考生王小淼学能源管理专业,她感觉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考试题目不算太难。“我工作忙,这次没怎么复习,既然报了名就来试一试。考试题目很基础,我感觉没出考纲范围。我把在工作中的经验都答上了,也许和标准答案有差距。”对能否通过这次考试,王小淼不太在意,“大不了下次好好复习,一定能通过。”她对完成自考学业颇有信心。

  在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鼓楼校区考点考试的柳宁,既是一位自考生,又是一位中小学生英语辅导老师。他希望通过自考展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学历。他从一位英语老师的角度谈了英语写作这门课程的考后感:“写作题量比较大,但在规定时间里能完成。题目出得不错,能考查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没有偏题怪题。”

  有些考生表示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复习不充分。“我这回就栽在没复习上,临近考试才觉得心里没底,昨天通宵复习,没记住多少。题目不太难,但是我不会。”考生刘先生略有遗憾地说。“考不过赖我,下次不会再犯懒了。”他补充了一句。

未来一周 再接再厉

   “感觉考得不好,看到每个题目都有印象,但真正选的时候就不会了。”刚考完试打开手机,考生徐泽的自考QQ群就“叮叮叮”地响起来。这是自考生网友Jen?鄄nifer在“吐槽”自己的考试感受。同一个自考群里的网友小豆豆安慰道:“淡定淡定,考完就过去啦,赶紧专注下周的考试吧。”小豆豆的话也提醒了群里的考生。

  报考自考能源管理本科的王一楠(应考生要求用化名)刚参加完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考前她准备得很充分,把教材认真复习了两遍。“试题考得很细,但都在考纲范围内。总体难度不大,只是有几道题我没复习到。”王一楠没有过度纠结那几道失分的题目,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下周考试上。“备考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背书。还有一周,我可以把教材再串一串,把之前没记下来的记熟,争取下周的两科一次拿下。”稳定心情,考完一科放下一科,这是王一楠的备考法则。不少考生像她一样,把备考放在首位。甚至有些考生趁着参加考试能遇到考友的机会,拿出下周报考科目的教材,站在校门口向同考场新认识的考友请教。

  自考生走出考场的百态表情,无论是喜是忧,都透着一股淡定与沉着。这可能正是自考给学子带来的成长和积淀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