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张 蔚
重提道德情操,是沉重的,却也是欢欣的,更是意义重大的。沉重的来源是当今社会的思想多元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道德神圣感,道德情操“步履蹒跚”;欢欣的缘由则是从当下不少社会公众事件的讨论中道德始终是绕不过的话题,这背后流露的是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千呼万唤”;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明确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更是回归到教师的本业,凸显了道德情操的重要价值,可谓意义重大,用心良苦。
用心讲授,让正确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往今来,风云变幻的世界中,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至善”境界的追求。老师身为传道之“木铎”,应该是正确道德情操的讲授者,要将自己用心深入思考与明辨的“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正确价值观”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拥有一面经得起推敲的镜子,能感受到老师以心传心的正能量。
以身示范,让良善的道德情操常驻身边。仅有讲授,是不足让学生心中的良善种子开花结果,并岁岁繁盛的。相反,若学生发觉现实与老师讲授的道理背道而驰,或者老师的修养无法达到自己所讲授的层次,那么关于道德情操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因此,老师的知行合一是学生最好的楷模。老师是道德情操的笃信者、践行者,那么学生就会更加坚定持久地成为一名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并引以为荣。
以口传颂,让高尚的道德情操蔚然成风。有教育家曾说过:生活即课堂,社会即学校。学校在引领社会高尚之风中要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也要将良好的风尚口口相传: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人们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让平凡而高尚的人们在卓越道德情操修养的辉映下容光焕发;让平常的日子在人们良善的行动中变得意味悠长;让人们在美好世风的影响下自觉追求自我人格与品格的完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以说,好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职业的本分与底线,更是明天会更好的重要保证。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重提道德情操,其中之意义或许正在于“许社会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