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实习记者 孙梦莹
初次见到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学生姜忆南,她腼腆又羞涩,头上别了一个红色的发卡,与一般女孩儿不同的是她坐在轮椅上。
在老师眼里,姜忆南是一名坚毅、顽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帮人的小伙伴;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个坚强、懂事、乖巧的好女儿;在更多人眼里,她是一个快乐、善良的16岁花季女孩儿。但同时,她是一个行动需要轮椅、睡觉需要妈妈帮助翻身、吃饭端不起碗的重度脑瘫患者。
病房中的小老师
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姜忆南睁开眼总会感叹: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就是这种乐观的性格让她克服了健康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难以想象的困难。
最令她难忘的是10岁那年,为了能够站起来并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而进行的肌肉松弛手术的经历。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后,不知过了多久,她在病床上被一阵阵剧痛惊醒,发现腿上正绑着厚厚的、重重的石膏。到了晚上,手术的伤口越来越痛,疼得她睡不着觉。心里虽有种种委屈,但想到以后也许能站起来,她没向父母抱怨一句,默默地忍下了痛苦的煎熬。
术后,她每天要做大量高强度康复训练。由于十多年来造成的肌肉张力过高,引起骨骼变形,她要忍受康复器械把变形骨骼和挛缩的肌肉恢复正常所带来的剧痛。很多一起上课的孩子都因为疼痛,忍不住喊叫或是哭泣,但她却咬牙忍着不哭,还安慰别人。
住院的时候,姜忆南每天白天训练,晚上给全病室的小病友讲课、留作业。在几次住院中,她不但没有耽误学习,还在每次住院后的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十几年来,做好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的小事,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经历,让她逐渐懂得了坚强的意义。手指没劲,拿不住笔和筷子,母亲就在她的两只手上各拴一个1斤重的饮料瓶,反复提起、放下,每天重复无数次。为了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她每天要做数不清的蹲起练习。最艰苦的是写字,因为手指变形夹不住笔,她必须用脸颊配合手指才能写字,时间长了她的手指起了茧子,漂亮的脸颊也留下了一块黑印。经过刻苦的练习,她的写字速度提高了,还练起了书法,甚至在一些国家级的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我的偶像就是我自己”
姜忆南是不幸的,先天性疾病给她带来了生活上的磨难;但又是幸运的,她有机会坐在教室里,与正常孩子一起成长、欢笑,汲取知识。
十多年来,不管是炎炎的烈日下,还是凛冽的寒风中,无论是下雨、下雪,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女孩儿,艰难地行进在去学校的路上。无论有什么困难,她都坚持每天上学。因为她知道学习的机会多么来之不易,不允许自己耽误学习,哪怕是一堂课。
上学时,别的孩子课间可以活动,姜忆南却要坐一整天,为了不麻烦别人而少上卫生间,她尽量不喝水;放学后,别的孩子写完作业可以出去和小伙伴玩耍,而她要坚持做两小时的大运动量康复锻炼,防止肢体功能进一步萎缩、退化;寒暑假,别的孩子可以跟家长去旅游,但她要住进康复医院进行系统训练;课余时,别的孩子可以去参加奥数、剑桥英语补习,她只有在家里反复做习题、听录音。
同龄孩子的偶像是影星、歌星,但姜忆南的偶像是自己。她知道每一次成绩的提高和进步,都伴随着自己的汗水和付出。
想当访谈主持人
感动东城学子、东城区阳光少年奋进奖、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书法类一等奖……谈起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她知道这些是成长中最宝贵的经历,激励自己用坚毅和微笑迎接更大的挑战。
姜忆南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我爱与人接触沟通,也喜欢帮助人。”她向往《鲁豫有约》这样的访谈节目,在交谈中剖析人生,也能帮助一些迷茫中的观众找到人生的方向。
主持人不是唯一的选择,她接受生活的各种可能性。也许是喜剧作家,用幽默的笔触写下欢愉的文字,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也许是建筑师,设计出像水立方、鸟巢那样杰出的作品。她也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偶像,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