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美的教育 ——记潞河中学教师赵月灵

发布时间:2014-09-1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走进北京市潞河中学高二年级组长办公室,见到赵月灵老师,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漂亮,一双能说会道的眼睛,一直流淌着笑意。可实际上,她已有18年教龄,其中16年都战斗在“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这是怎样一份坚持?又是怎样一份付出呢?

 

一巴掌打不散师生情谊

  “能在高中三年遇到赵月灵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她有魔力,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种子,这枚种子生根、发芽,即使在我们走向更高的学术殿堂之时,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她的好,她的真,她的美。”赵月灵的学生这样形容她。

  2003年,在帮助一位贫困学生办理了大学就读贷款手续后,赵月灵又塞给学生2000元。这是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2005年,她班里的一位住校生患了肠胃型紫癜,对饮食有特别的要求。赵月灵将他带到自己家中,一日三餐都按医嘱来做。3个月后,学生不仅身体基本康复,还顺利考入了大学。

  最让她感慨的,是2008年她教过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因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只能由70多岁的外婆照顾她。后来母亲的病情愈发严重,甚至不让她来上学。赵月灵就主动联系学生的外婆,建议让她住校。这件事让学生的妈妈特别生气,好几次给赵月灵打恐吓电话,她都没在意。直到有一天,那位妈妈突然闯进学校,跑到办公室责问赵月灵:“你给我家孩子灌了什么迷魂药,让她每天上学?你们老师都安的什么心?!”还没等赵月灵解释,学生的母亲便给了她一记耳光。顿时,她的脸又肿又青,那一刻,她没流一滴泪,想到的依然是学生的不容易。

  在赵月灵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最终顺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后来,她写信告诉赵月灵:“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报北京师范大学吗?在我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是您帮助和引导了我,我也要做像您一样的老师……”看完信,赵月灵哭了。

 

班里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她带的高三毕业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取得这样的成绩,除受益于她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能力外,更得益于她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

  班级形成之初,赵月灵就构建“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由师生共同建设“家园”。班里的学生一起设计班旗、班徽,制定班训、奋斗目标等,促成班级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文化理念,给每名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所以,班级里面的工作,大家从不推脱,心甘情愿地把它做好;有同学出现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赵月灵还在班里发起了“名牌战略”。对班级而言,尖子生无疑是引路人,是班级整体的“急先锋”,为后面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目标。从2000年起,赵月灵在班内确定15人左右的“名牌团队”。这些学生在团队内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在团队外,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赵月灵的四届毕业生中有三届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

 

学生们的“月灵姐”

  曾有一名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新环境,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精神压力较大。过节放假,赵月灵看见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她一人时,便带着她回家,给她讲述了几个名人奋斗的故事,告诉她改变命运必须靠自己,并且送她两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和《俞敏洪传奇》。后来,同学给这名学生起了外号叫“狠女”,就是学习上特别有“狠”劲儿。最终,这名学生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

  在学生心里,赵月灵是个乐观、浪漫的人,从她的爱美中透出她热爱生活、浪漫热情。赵月灵说,她的学生会称呼她“灵姐”、“月灵姐”。而她也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冬天和学生一起跑步,互相勉励;下雪时和学生一起打雪仗,不分你我;会因学生的一个可爱做法笑得蹲到讲桌旁边;也会卷起袖子挥舞拳头激情讲课……

  “我收获了很多快乐。”谈起自己18年的教师生活,赵月灵这样总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仅是一句美妙的格言,更是一种责任。也正是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18年来,她用真心的付出,来感受自己肩上的责任;她用热忱的工作,来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