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
从7月7日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楼2号楼门口,时常有4种颜色聚在一起:蓝、白、黄、绿。无论身着哪种颜色,求知的眼神都如出一辙,他们就是参加2014年农科院暑期夏令营的全国大学生。4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专业的4个班级。
来到这个农业科研机构的高等学府,每个人都想在这片沃土上播种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暑假,走进农科院,走进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听院士讲课,与学术前沿亲密接触
转基因,曾一度被推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7月8日,吴孔明院士的一节课让这些“业内小行家”大开眼界。
“我只想说4个字——高屋建瓴。吴院士在讲转基因时举的几个例子,如抗草甘霖植物、Bt棉花、Bt水稻,这些在我们看来可望不可即的科学,对他来说却是如数家珍。”来自浙江大学的施林佐赞叹不已。这堂课让他头一次知道,在植物保护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外,还可以利用转基因的方法。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只有科学对待,才能更理智地决定是否接受。”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刘雯更深刻地认识到,对待转基因不应像传说中那样“谈虎色变”。只有加大力度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才能利用好“转基因”这个工具。
“中国已由大国向强国发展,通过科学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唯一途径。转基因作物代表一个时代的开始,它将极大程度地提升植物保护技术水平,造福于农民、农村和农业!”吴孔明院士的讲话获得了阵阵掌声。
“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三大难题: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7月9日上午,刘旭院士“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堂课开始了。
“农民富则中国富,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这就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中国梦!”这句话竟让从新疆大学远道而来的马爱芳湿润了双眼。“这是我第一次与院士近距离接触,刘院士所说的中国梦也是我的中国梦。”最让她感动的是两位院士虽已功成名就,却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研一线,忧天下之忧。老一辈人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需要被传承下去。
走进实验田,现代农业让学生乐不思蜀
“下田喽,下田喽!”在欢呼声中,学生们来到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发所)的“植物工厂”。他们习惯于把各研究所的实验基地称为实验田。“这样才符合我们的身份!”一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生说。“和农业打交道是最fashion(流行)的事情。”另一名男生附和说。果然,“植物工厂”之行让学生们着实体验了一把“高大上”。
一进门,学生就被“摩天大楼农业”吸引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城市里修建了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它们安装了玻璃窗户,由空调系统把热量搬到室外。何其浪费能源!于是,人们的目光投向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在大楼里种植粮食作物的想法应运而生。”环发所的老师认真讲解着。“摩天大楼农业”是在由玻璃和钢筋组成的光线充足的建筑物里种植本地食物。比如,在1楼喂养罗非鱼,在12楼种植西红柿;所有的水都被循环利用;植物不使用堆肥;甲烷被收集起来变成热量;猪圈排泄的废料成为能源的来源等。
刚惊叹完现代科技的进步,学生又参观了斜插式墙体无土栽培系统、立式水耕管道栽培系统、多层漂浮栽培系统等。“你看,这些植物在水上漂着长大。”“你看,墙上放满了盆栽,从顶层浇水,下边植物就能依次吸收!”学生们仿佛来到了“梦工厂”。正当他们意犹未尽时,环发所老师姬军红又把他们领到了生态书吧、温室公园、生态会议室。坐在会议室中,感受着植物弥漫的绿色气息,吃着刚采摘的樱桃西红柿,“我们都不想回自己学校了”。
如果说环发所注重的是植物栽培技术,那么蔬菜所就是注重植物种类、产量了。刚走到门口,学生就连连惊叹:“这里的蔬菜标本这么大!”看见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小的萝卜时,一名女生不禁捂住了嘴,男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今年7月播种梦想,明年9月收获成功
“这里是一片沃土。”来自四川大学的冯禹说,参观完农科院的基地实验室后,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科研条件非常好,实力雄厚。老师不仅对他所学学科目前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而且在了解他想报考的专业方向后帮他联系导师,让他有机会直接和导师交流。“如果争取不到推免资格,我也打算报考这里。”马爱芳同学下定了决心。
朱春焕则在这里找到了希望。“身为农业院校的一名学子,我们有责任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说,虽然大家的专业各不相同,但可以利用专业之间的相通之处,从不同角度出发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施佐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环发所的‘植物工厂’不错,但关键是如何推广、让农民接受,而不只是成为观赏的‘花瓶’。蔬菜所的标本展示的都是巨型蔬菜,但不知道实用性如何,不能只是吸引眼球。”施佐林更愿意把这些问题埋在心里,种在这片沃土上,等明年9月过来亲自寻找问题的答案。
“现在高校都希望招收更多优质生源,通过夏令营这个契机可展示科研实力。即使是最后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如果喜欢在这里读研,也可通过全国统考考进来,一样可以在明年9月一起入学。”农科院研招办老师王恩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