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 别样的大学 别样的青春——走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发布时间:2014-05-07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邵会莲 徐 晗 马海丽

  “我们从西柏坡走来,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待。”足音铿锵,歌声嘹亮,每个清晨,一列列排山倒海般的藏青色方阵,犹如一浪浪勇进的激流横贯校园,浩浩荡荡,撼人心魄。在中国警界最高学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子们每天是这样列着方队、唱响校歌走进教室的。

  这所大学如此特别:门口礼仪岗由学生执守,警容风纪由学生督察。清新的校园里不见一个垃圾箱。从青葱学子到共和国卫士,公大学子度过了怎样的青春岁月?

 

别样大学: 公安教育滥觞于此

  这里是有“警界清华”之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同类院校里,建校时间最长、学科专业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完备。我国公安专业首位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和首位博士后诞生于此。

  这所大学有什么特别?在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程琳看来,忠诚教育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大学生,更是共和国预备警官,一定要明确学生毕业后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毕业生要具备7个特色:“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

  这里是国内治安学专业的鼻祖。全国40多所设此专业的高校,教师大多出身于此。“治安学被称为公安类专业的母系,是公安类专业的核心和重点。”治安学院院长宫志刚说。公大治安学学历体系的规范和完备,国内一流,连欧洲高校也为之羡慕。

  这里在国内侦查学领域头把交椅的位置,至今无可撼动。侦查是破案的关键环节。侦查学院院长戴蓬说,学院拥有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有缉毒执法中心、技术侦查和预审实验室。联合国禁毒署的前沿课程在此开设。案件侦破的杀手锏,从此进驻青年心间。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让一个隐蔽的网络战场进入公众视野。“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构筑国家网络安全防线,公大一直冲锋在前。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介绍,学校遴选优秀生组建“网络特警队”,进行精英式培养。呼之欲出的全国网络“实名制”技术研发工作也由这里担纲,启动在即。网络安全执法技术专业今年再次明确,学生要掌握软件开发、网络攻防、网络情报搜集、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和取证、电子数据鉴定、网络真空等6种技术。

  “高教与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战相结合,调研与智库相结合……”进一步明晰定位的公大近年来驰上了朝向世界一流警察大学进发的快车道: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学科跻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与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构密切交流和合作,招收和培养外国警察留学生。

 

别样课堂: 青年神探这样炼成

  从普通青年到预备警官,生涩青年在此实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蜕变。

  一瓶毒药、一位中毒身亡的遇害者,没有入室痕迹,没有丢失财务,看似简单的服毒自杀,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对现场手机进行数据恢复后,一个4人小分队一举破获了这起投毒谋杀案。他们不是“重案六组”,只是4名本科生。这是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实验室里一个真实案例的模拟现场。学生们的表现连在职进修警员也暗暗佩服。

  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警察角色演练,对未来警官们来说,严格的警务训练、警务行政执法及刑事执法训练每天都在进行。

  “后退!包放下!转身!双手扶墙!”模拟街区,身背双肩包的“嫌犯”刚走到银行门前,3位手持对讲机的“警察”就对他发出协查命令。一问一答间,场景逼真得让人忘记这是课堂。近年来,巡逻盘查中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从口令到站位,未来警官们要掌握要领,在保护群众的同时自我保护。

  屏幕上是步步惊心的追捕现场。6名学生手持仿真激光手枪,一字排开,在千钧一发之际,果断向嫌犯射击。这里是警用射击互动靶场。依法使用警械,依法反应和处理,是训练的主要目的。误判嫌犯的动作,或在语言示警前枪击可能放弃顽抗的嫌犯,都属于武力使用不当。

  警务战术训练馆内,全真的中级刑事法庭里,在唇枪舌战中,学生们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宝贵体验。而在省厅级标准的110、119、122指挥大厅里,40平方米的大屏幕前,学生们经由遍布校园的600个摄像头,做着上岗前的最后一次警务演练。

  推开警务战术训练馆的一间房门,口令声里混合着汗味。这是一堂擒拿格斗课。学生两两一组,轮流演练。行进、突袭、控制,训练在倒地者“啪啪啪”的拍地声中结束。受现场气氛感染,记者徐晗跃跃欲试。老师挑了位体型偏瘦的学生,叮嘱“注意力度、注意分寸”后,一声令下,记者的手腕就被蜷成了“凤爪”,身体也被紧紧锁住,酸痛传遍全身,顿时气力全无。学生却是一副“我还没用劲”的表情。

  钢筋铁骨的青年神探如何炼成?这见证了千万次锤炼的大厅、这浸透了学子汗水的棉垫最清楚。

 

别样成长: 无处不在的监督

  在公大,宿舍门上都留有窗户。在学校看来,执法者不被监督是可怕的。作为未来的职业警官,学生上学时就要适应无处不在的监督。

  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是公大的一大特色。校园里,我们总能看到戴着袖标的学生督察员。从早晨的宿舍内务、早操、上课列队到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从教室卫生、警容风纪到晚寝熄灯,都是检查内容。如对督察结果不服,可以申诉,一旦查实,督察员会受处理——督察队也处于被督察中。一位督察员告诉我们,关键时甚至会摄像取证。

  在公大,问学生所在院系时,回答总是:“治安大队”,“侦查大队”……听者不明就里,像是进了公安局。这里的学生管理实行“学生工作处—大队—中队—区队”体制。

  警务化管理是公大的生命线。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席艳丽说,制度背后是警察职业的需要:周日班会制度,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了人际沟通能力;宿舍长制度,让学生在集体荣誉下凝聚力量,培养了团队精神;学长制,让高年级学生主动帮扶低年级学生,培养了责任意识。

  校党委委员、教务长汪勇说,在“教管一体”的模式下,“大队”的集体生活,让学生懂得警察是支纪律部队。大局意识、忠诚意识、服从意识深入骨髓,化为自觉行动。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少,公大毕业生都有强烈的责任感,有人开玩笑说“连离婚率都低”。

  自我监督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处处长王军认为,科学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忠于法律、洁身自好的职业品质,健康的生活习惯、恰当的沟通技巧、强烈的团队和集体意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观念,都会让毕业生更好地服务百姓、维护公安形象和职业尊严。

  学生马铭浩说,在公大,他明白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在纪律约束下不断完善自己。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公大学生向社会展示出预备警官的风采,赢得了“王牌中的王牌”的赞誉。

  1999年至2011年,2万余名学生参与了奥运会、国庆、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26个奥运场馆里,24个有公大学生,荣立集体一等功;上海世博会,如潮人流里,执勤学生高振远舍身护住跌倒的小朋友,其他同学又手拉手以血肉城墙保护了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彩排期间,大雨将其他高校方阵浇回了看台,唯有公大学子岿然不动。场下一声声“公大万岁”里,饱含着同龄人的多少敬佩!

 

别样情谊: 一张假条里的公大情结

  在公大,学生们在别样的青春里收获了别样的情谊。“选择公大,收获了友谊,成就了梦想。”一位学生告诉我们。

  在这所以“帅哥多”闻名的大学,我们看到,学生个个朝气蓬勃,彬彬有礼。“公大男生很善良,女生有被捧在手心的感觉。训练场上,遇到女生翻越不了的障碍,男生会主动搭把手过去。”侦查大队女生张阅说。

  同穿一身警服,就是一世战友。学生乔新浩说,在公大,最深的感受是团结、友爱的传统,让同学在集体生活中快速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像一家人”。一名2010级学生患重病,一个专业100名学生就捐出了5万元;还有一名学生生病,一个校区就捐了12万元。

  新生入学时,一拨拨的师兄师姐来看望,告诉去哪儿吃饭,到哪儿打水,教新生如何叠出豆腐块儿被子。来自北京35中学的宗宣羽说,如果没带饭卡,一说“师兄我饿了”,立马就有人带他到餐厅。毕业生离校时,学生们会自发到班车前送别,一声珍重,泪流千行。这是即将奔向战场的战友间的告别。汽车启动的一刻,车窗内外,齐刷刷地敬礼……

  “来时怕苦不想来,走时怀念不想走”。毕业生离校季的公大宿舍,见不到其他学校的狼藉一片,而是和平时一样一尘不染。这来自预备警官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来自学生对母校深深的留恋。

  “选择公大,就是选择了一种可能——苦并快乐着。祖国,我已准备好了。”学生李斌说。

  2013届毕业生离校之际,校长程琳收到了一张特殊的请假条:“因毕业参加公安工作,投身祖国建设,特向您请假。请假时间:2013年6月26日至载誉归来。请假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保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实现青春梦想,践行铮铮誓言,守护万家灯火……”请假人是全体毕业生。

  喜欢硬汉形象的学生杜秀枫说:“来公大,我变成了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