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走进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2014-04-2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实习记者 孟 红 文并摄影

  传统技艺于工美技校是一份事业,于学生是一份传承。在大师的指导下,学生指尖飞舞,完成一个个精美的作品。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踏寻这份传统工艺的创作之路。

 

传统技艺 大师手把手传授

  在工美技校的一间实训室内,2年级学生李然正用一把特殊的小刀在涂了近百层漆的漆片上雕刻细致的水纹。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朱砂漆面,丝毫不敢大意。“水纹要圆润,深度要适中。”雕漆大师李清安在一旁指点着李然。这样的师徒情景在工美技校是很常见的。

  上2年级后,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李然选择了雕漆方向。在大师李清安“手把手”的教授下,雕漆“零基础”的李然和同学们从做刀、磨刀、画草稿学起,一周2天实训课。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他们已经可以独立雕刻水纹了。他们成型的作品可以附着在任何胎型上,小到手把件、大到几米的屏风。让李然欣喜的是,大师级人物原来并非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就算是“菜鸟”,只要肯努力,也有机会师承其门下。

  68岁的李清安大师已经做了50年的雕漆。他说,雕漆工艺是“燕京八绝”之一,面对即将失传和技能人才断档的现状,自己有义务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雕漆技师一生要用几十种刀,教学生也从最基础的做刀技艺开始。做刀虽是初级一步,但要使学生学会其精髓,也要下很多工夫。“授之以渔”,不仅能让他们打好底子,还会更有信心学好后续的手艺。

  除雕漆方向外,学校还请来了国家级玉雕大师王希伟、国家级景泰蓝大师钟连盛、市级玉雕大师连松智、市级花丝镶嵌大师袁长君……这些名家走进实训室,向学生传授指尖上的技艺。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艺,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也给了他们更多与大师零距离学习的机会。大师们在不同环节的“点睛之笔”,决定了一件工艺作品的优劣,也决定了学生手艺传承的兴败。

 

传统技艺 在学校开枝散叶

  在工美技校里,传统工艺不仅有“燕京八绝”,连剪纸等民间工艺的大师也把绝活搬到了课堂上,甚至一些工艺美术品能摇身一变从3D打印机里走出来。而学习这些技艺的又是另外一群孩子。

  推开工美技校剪纸实训室的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番不同于其他实训室的景象。没有嗡鸣的机器声,没有复杂的工具,20名女生安静地围着两张大桌子,每人都在细细雕琢着手中的彩纸。手指转动间,精细的牡丹花瓣、丝绒般的凤凰羽翼渐渐呈现。在剪纸大师孙二林的讲解下,被列为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工艺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中间的桌子上,一个直径30多厘米的剪纸被当成模板讲解,六只活灵活现的凤凰跃然纸上,而中间的一朵绽放牡丹更是娇艳欲滴。很难想象,这个精致的剪纸是由幼教专业2年级女生张迎雪用两天时间设计并剪出来的。她的作品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这不,在大师的指导下,幼教专业的20名女生一起剪起了“凤戏牡丹”。

  自学校引进剪纸工艺起,孙二林就在这里任教。在她看来,把剪纸引入幼儿美术教育专业,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传统工艺,更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多一份技艺,这也是工美技校把传统工艺融入各专业教学的初衷。

  在另一间实训室里,传统工艺得到了创新。一台“神秘”的机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只有进入预备技师阶段学习的学生才能进来。学生动动手指就能很快制作出造型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一把梳子、一串连环扣、一个花瓶,甚至一尊佛像。就连电影《十二生肖》中仿制兽首的高科技——3D打印机都可以在这里见到。手指的作用也从雕刻、镶嵌变成了鼠标建模,可以把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呈现在电脑上,再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

  副校长罗凤华说,以各种方式传承传统工艺,是工美技校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特色。学校各专业都不同形式地融入传统工艺。在多媒体、广告、动画等专业的课程中加入传统工美知识,做出来的作品更具特色。工美技校把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工艺美术、民间工艺三位一体的工艺美术知识融入教学。

 

传统技艺 从学校延至社会

  工美技校的实训车间里有两间展室。在这里,活灵活现的侍女玉雕、缤纷的彩绘、清丽庄重的景泰蓝……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工艺的殿堂。这里存放的是师生们成型的优秀作品,这里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就在记者刚要离开展室时,一名女生刚做出来的弥勒佛玉雕被老师兴奋地放到展柜里。这名女生叫赵洁,是玉雕方向3年级学生。她之前的一个侍女玉雕已经展放在这里。因为细致的工艺和较高的悟性,她已经在著名的王希伟大师工作室实习几个月了。

  工艺美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王晓薇说,学校各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以后会到企业去实习,很多学生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以玉雕方向学生为例,第2至4学年工读交替,会被派到企业去学习;第4学年起,根据掌握的技艺,分别到北京市玉器厂、玉尊源玉雕艺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

  很多优秀的学生和毕业生已经在大师工作室里投入创作。学花丝镶嵌的郭象闯、赵文富,从二年级起就在袁长君大师工作室实习,参与产品制作。三年级学生富志凯已在袁广如大师工作室实习了3个月,同时还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启燕飞成为丝绫堆秀第二代传人。学生李小龙进入雕漆大师殷秀云工作室工作。

  罗凤华介绍,学校共有工艺美术、计算机广告制作、多媒体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幼儿教育、数控加工等6个专业,在校生1200多人。在校学生经过3至6年学习后会掌握一门特长,获得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对他们来说,毕业后获得的将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传统技艺传承的事业。老师们希望,这些稚嫩的孩子经过3至6年的熏陶与雕琢后,能带着传统技艺走向社会,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工艺大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