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根治考试作弊需密密织网
发布时间:2014-03-10
期号:
刘海燕
教育部日前对哈理工考点作弊事件作出处理决定,相关考生被认定为当次考试成绩无效,3年内不得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触犯国家法律的被移送司法机关,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处理告一段落,但作弊者不顾各项规章、律条的高压约束,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让人深思。笔者认为,对待考试作弊,唯有密密织网方可除之。
首先要密织严刑峻罚之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严苛的规章和律条,不仅能约束伸向考试作弊之手,更是一道无形的高压线,对作弊之人给予有力的警示,使其不敢想、不敢做。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不仅是对违法违纪之人的惩处,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权威,也是对心存侥幸之人形成威慑。
其次要密织舆论环境之网。考试作弊折射的是一种社会诚信的缺失。在教育领域,作弊之手甚至已经伸向国外,有中国留学生入侵教授电脑篡改成绩被判刑,有名校学子赴国外当“枪手”替考被抓。要斩除考试作弊之手,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作弊可耻的舆论氛围,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让作弊者无地立足。
最后要密织成本之网。考试作弊,其背后离不开利益的驱使,而一旦事发,付出的成本微乎其乎。作弊被抓,也只是数年不能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而几年过后,其贷款、就业、升职、留学均不会受影响,作弊之不良纪录也可能烟消云散,可以说成本几近忽略不计。密织成本之网,就要统一、完善个人诚信档案,让作弊者一旦伸手不仅时时受影响,而且事事受影响。加大作弊成本,让心存侥幸之人不敢、不能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