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燕
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驾鹤西归。无数学子未经商议,发自心底地加入一场溢满大爱的深深缅怀之中。因为留下他们共同青春记忆的“逸夫楼”,因为铭记这位世纪老人的慈善、慷慨,因为感恩这位慈善巨人对教育、对孩子、对未来的情有独钟。楼立校园,德传千秋,邵逸夫先生必将活在一代代学子的心中。
大楼立校园,大爱惠学子。高校迅即展开一场“收集整理逸夫楼”的活动。一幅点满红点的慈善版图,看得见遍布大半个中国校园的“逸夫楼”。这幅图,流转在百万网友的指尖,铭刻在亿万学子的心头。“我们的记忆里都有一座‘逸夫楼’。”“我的初中、高中、大学,都有‘逸夫楼’。谢谢您。”正在期末考试的莘莘学子,拍下置身其中的“逸夫楼”传到网上,写下稚嫩的诗篇传到网上,搜集邵逸夫的传奇人生影像传到网上,以自己的方式缅怀邵逸夫先生。
大楼立校园,慈善促教育。教育部迅速发布一组数据:29年来,邵逸夫先生赠款近47.5亿元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在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及师范学校等兴建各类教学设施,包括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逸夫科技楼、逸夫体育馆、逸夫艺术楼、逸夫学术交流中心、逸夫研究中心等,为发展内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尤其为内地义务教育普及和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民政部授予邵逸夫先生“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大楼立校园,灾难见真情。“逸夫楼”早已成为邵逸夫灾难之中伸援手的一座座“校园地标”。每当内地一些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时,邵逸夫先生都及时向灾区慷慨捐赠,用于灾区中小学校舍的重建工作。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好人好梦,难忘逸夫。爱国情怀,慷慨义举,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被世人永远铭记!
天上有颗“邵逸夫星”。经中科院申报,有关国际组织批准,为了表彰他一次次大额捐赠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紫金山天文台60年代发现的2899号行星被命名为“邵逸夫星”。
仁者寿。邵逸夫先生用107岁的享年诠释了他的人生感悟:“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他是善人邵逸夫,生前好人好报,高龄高寿;他是伟人邵逸夫,身后万人缅怀,永垂不朽。他留给学子、留给教育、留给中国、留给世界的,不止是一座座有形的“逸夫楼”,更是一笔笔享用不尽的无形的精神财富。让更多的“邵逸夫”之星闪耀在浩瀚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