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博士生让“夕阳再晨”

发布时间:2014-01-0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

  说到老人,我们或者会想起拎着一篮子菜、步履蹒跚的老奶奶,也会想起在树荫下安静下棋的老爷爷,再“潮”些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尖端”些还有才高八斗的老院士。但是,无论是哪位老人,“做再晨的夕阳”,永葆年轻,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梦想。

  北京邮电大学“90后”的博士生张佳鑫和他的“夕阳再晨”公益行动,让老人们动动指尖,就能“年轻”几十岁。

 

电脑、手机都不叫事儿

  “在通往社区的大道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让‘夕阳再晨’的志愿者走来了,气宇轩昂!”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来到北太平庄蓟门里社区,这里正在召开老年“电脑大课堂汇报总结会”。老人们有的吟诗,有的演杂技,有的又唱又跳,颇似“春晚”现场,而“重头戏”还是电脑学习成果展示。

  60多岁的孙玉欣用Flash动画做了一个跳跃、炫彩的“梦”字。她说,梦想有很多种,中国有中国梦,年轻人有年轻梦,而老年人的梦想就是希望像年轻时那样,重新找回五彩缤纷的生活。年近80岁的孙秀岩把每次活动的照片传到电脑上做成PPT,为老伙伴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后一张竟以动感的“many thanks”结尾。

  “老王,我在微博上@你了。”“你刚在朋友圈分享的照片不错,我给你点赞了。”活动现场还有一位大妈拿着手机问记者,美图秀秀应该怎样添加边框,这让记者“惊呆了”。这些属于“80后”、“90后”的标志性高难度动作,竟然在“50后”、“60后”中流行起来。“这都不叫事儿!”张大妈告诉记者。

  正当记者默默惊叹这些老年人的指尖比年轻人还灵活时,活动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只见一个戴着眼镜、满脸学生气的男生站在老人中间,对一位大妈说:“阿姨,您一定要到前边来跟大家好好说说您这个作品。”1.83米的个子在瘦小的老太太面前几乎弯成了直角,微笑的双眼里饱含着真诚和期待——他就是张佳鑫。

 

老友相会源于公益梦

  让新科技成为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工具,源于张佳鑫的公益梦。

  2008年暑假,张佳鑫看见师兄师姐穿着奥运会志愿者服,为国家做贡献,心中无比羡慕。进入大学后,他去打工子弟小学支教英语,一次次爬遍北邮宏福校区学五楼收集废塑料瓶,省下零花钱为孩子们买铅笔。一年的支教经历让他对公益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一天下午,张佳鑫看到青基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的海报,上面的“帮助有公益梦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这句话让他很受触动。他觉得,作为“90后”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于是就想在大四毕业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把想法跟同学一说,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他们认为,现在国家面临的老龄化形势严峻,决定结合所学的通信工程专业,教会老人上网,方便与子女亲友随时沟通交流。

  “现在很多老年人的子女因为工作忙或者在外地不能经常见面。通过视频,老人就可以看到他们,这让彼此距离更近一些。”张佳鑫告诉记者,学会上网有助于老年人重新找回社会归属感。

  “夕阳再晨”活动已经持续2年了,张佳鑫与伙伴们曾经为筹资金做过雪糕、明信片、芦荟胶义卖,还为了落实上课场地和各机构协商沟通,更为合理有效地教会这些“老伙伴”而不断调整授课方式。

 

梦想就是帮人实现梦想

  张佳鑫告诉记者,他曾经性格很内向,因为偶然的机会成了高中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这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去浇灌,它永远不会长出来。”张佳鑫的梦想就是帮更多人实现梦想,现在是老年人群体,将来还会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

  张佳鑫被评为2012—2013年度“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并先后获2013年度“青年恒好”KAB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年度价值之星、首届教育部、团中央“圆梦中国”微公益大赛最佳项目管理奖、“青年人,中国梦”人民网暑期社会实践之星,以及2013年海淀区十大志愿服务明星志愿者。

  参加“夕阳再晨”的大学生志愿者现已有1000余人。“即使将来不从事公益事业,现在所做的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会有很大帮助。他们中的每位都将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张佳鑫说,现在的志愿者将来可能成为企业、机关管理者,或者教授、经理、辅导员,抑或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职员。

  无论做什么,梦想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发了芽,像蒲公英一样传递着,并会花开遍地。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