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熊彬:贫困学子的创业梦

发布时间:2013-12-0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实习记者 张 贺

  十一月末的北京,寒风瑟瑟。记者到达北京交通大学时,这里正举行一场大型毕业生双选会。而在小路旁边的创意沙龙里,熊彬——这位去年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已坐在店里安排着一天的工作。这位瘦弱的农村贫困学子,怀着坚定的信念走在了创业之路上。

 

梦,从进京求学起萌芽

  熊彬,来自江西上饶农村,祖祖辈辈务农,全家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每当看着体弱多病的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熊彬愧疚自己一点忙都帮不上,因为在这么远的小地方,没有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的机会。他暗自用功读书,考上大学,期盼早日成为家庭顶梁柱,减轻父母的负担。

  2008年,熊彬凭借580多分的成绩,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喜悦之情仍难掩盖家庭的困境。这个要强的南方小伙,只身一人攥着火车票,口袋空空地踏上了北上求学之路。

  “自从进校,熊彬学习就很刻苦,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4年,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也没向老师提过经济方面的困难。”曾是熊彬辅导员的土建学院团委书记徐俊,对他自强不息的印象非常深刻。

  2008年一个飘雪的夜晚,熊彬到离学校20多公里外的劲松给学生补课,结束时已是夜里10点多,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一个人等末班车,回到宿舍已是晚上11点多,一身疲惫的他倒头就睡。这只是熊彬辗转于勤工助学、家教、电信促销等各岗位之间的一个缩影。为了每周能赚到200元,保证日常开销,熊彬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

  “难道你不觉得辛苦吗?”听到记者的疑问,这个仅仅20出头的青年笑得云淡风轻:“花自己赚来的钱,幸福感、充实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梦,从在校创业时起航

  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费用,而大学生创业大赛则给他开启了一扇实现创业梦想的大门。

  2009年,身为大二学生的熊彬以“校园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参加北交大第二届创业项目大赛选拔。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二等奖。这个出色的计划,为他的团队赢得了一间办公室和注册公司的机会。

  积累一定社会阅历和营销经验后,熊彬凭借获奖契机,与两位同学一起筹资3万元,同时注册了两家公司,专注于网络创意互动、品牌网络形象和电子商务。

  在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熊彬的办公桌上堆满编程、营销、管理等各类书籍。“我们3位合作者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熊彬笑着说,自己是软件的门外汉,要想成为懂技术的营销人员,必须自学成才。

  俗话说“当员工容易,当老板难”,这在创业初期尤为突出。“我们推销项目时经常吃闭门羹。”熊彬回忆,团队销售人员难以展开业务时,他就亲自示范如何应对困难。

  在积极创业、苦心经营的同时,熊彬在学业上丝毫没有松懈,深夜挑灯苦读成为他的家常便饭。每天紧张工作后,熊彬还要躲到宿舍卫生间学习,有时赶上考试,就得通宵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熊彬的学习和事业取得了双丰收,荣获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荣誉,以611分的高分通过了英语六级,还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

  “熊彬是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要求自己,2011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徐俊介绍。

 

梦,从学业有成后飞翔

  创业初期非常艰辛,经费、客服……都成为企业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道槛儿。但熊彬与团队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使公司业务量大增,原铁道部信息中心、盛大文学、首都农产品集团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其客户。公司规模发展壮大,员工达到10多人,压力也陡增。一天开销数千元,有时客户回款慢,熊彬感到无力。但一想到兢兢业业的员工,他就立刻透支信用卡先给员工发工资。

  再过一年就要毕业,考研继续深造或者找份理想的工作,是父母的心愿。但是熊彬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得到家人的支持。“曾经想放弃,但却舍不得,一想到公司浸透着自己的汗水,更何况还有给客户后续服务的承诺,就不得不选择坚持。”

  大三那年,另外两个股东退出。熊彬回购了他们的股份,成为唯一的“老板”。如今,这个从沿街叫卖发展起来的公司,年营业额达到六七百万元。

  公司壮大了,梦想实现了,熊彬也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公司资源为更多像自己一样的青年提供发展机会,在爱的传递中点燃更多的梦想。

  “我是通过北交大论坛了解到兼职岗位的,前两月从事网站建设工作,每月工资1000—1500元。”在学妹梁潇月眼里,熊彬是个好“老板”,他对勤工俭学学生要求比较人性化。

  如今,熊彬的公司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累计为贫困学生提供超过60个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