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清华学子当保安的另类成功

发布时间:2013-11-20 期号:

  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晓勇当保安为病父尽孝的新闻一出,“人才贬值”论就紧随其后。然而笔者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抉择,不能只用“投入产出”这种商品社会的单一价值维度。当我们过度看重一个清华学子事业的成败时,是不是忽视了他在道德实践这一更高价值层面的成功?从这点而言,张晓勇无愧于清华,也无愧于一个读书人的身份。

  读书求学,是很多人追寻成功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纷纷从年迈的父母身边走开,汇集于城市的淘金之地。在一个个“成功故事”的背后,则是空巢老人一声声的叹息。成功与尽孝未必不能两全。但当张晓勇背离了“成功”之后,却能从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宿,而没有仅仅沉沦于对生活的无奈,这未尝不是在实践中华传统美德的道路上,取得了别人未必拥有的成功。

  有人说,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实现,但梦想的价值在于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我。经历了事业的失败,张晓勇在尽孝的道路上,可以抛开“清华才子”的种种包袱,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体力行去追求一个关乎美德的梦想。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论,“功名”从未取代“道”而成为衡量一个人最终价值的坐标。孔子说“士志于道”,而非“士志于功”。在孝敬长辈的行为面前,无论是成功白领,还是社区保安,甚至清华毕业生的身份其实都不重要了。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张謇的状元放弃仕途去开创事业,在当时或被视为“非主流”,于今却被人津津乐道。一百多年后,一个叫张晓勇的人放弃挣扎于事业成败而回归孝道,作为一个更加开放与多元的社会,我们也应对他“另类”的成功给予更多的赞同。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没有人注定成功,如同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清华,也不是每个清华毕业生都能一帆风顺,但“道”作为一种超越成败的价值维度,会赋予追求它的人以更崇高的梦想和价值。当我们不再把事业成功与守道尽孝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衡量,而真正懂得“士志于道”,功名次之时,世间的“张晓勇们”,恐怕就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