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通讯员 袁 芳
7年前,他作为一名国防生毕业入伍扎根基层,圆了军人梦;7年后,他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他就是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国防生拉巴次仁。
梦在北交大起航
从军报国是拉巴次仁从小的梦想。在西藏解放前,他家祖辈世代都是农奴。很小的时候,每晚睡前他都会看到姥姥在毛泽东画像前虔诚地祈福,常听到妈妈说“是共产党、金珠玛米让咱农奴翻身得解放”。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拉巴次仁,从跨入学校第一天起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
初中毕业时,他报考昆明陆军学院民族班,虽然文化考试轻松过关,却因病错过。2002年高考时,拉巴次仁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但又因视力未达到“指挥合格”未能如愿。当年,第二次与军营擦肩而过的拉巴次仁被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录取。
第三次机会来了。入学后不久,北京军区到学校招收国防生,对视力要求有所放宽。欣喜若狂的他在给国防生选培办公室的申请书中写道:“参军报国是我的人生梦想,立志军营建功立业是我的人生追求。”那年11月17日,拉巴次仁如愿成为一名国防生。
为了适应国防生生活,拉巴次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利用每天读报时间积极学习汉语口语,早操时间和周末训练积极学习队列指挥和管理常识,增强军事技能。
拉巴次仁说,北交大是他成长的摇篮,是他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他从一名普通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的地方。在校园里,他经过了高校的专业知识和国防生的双重历练。
梦在基层部队绽放
2006年7月,完成4年大学学业的拉巴次仁响应毕业生到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的号召,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塞外集团军司训大队。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懂部队、不了解基层,站得再高也是踏着空中楼阁。不只是基层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去基层‘补课’。”拉巴次仁说。
2008年3月,拉巴次仁参加集团军参谋业务集训,第一次摸底考核,排名不是很靠前。“上战场就要打得赢,上赛场就要拿第一。”拉巴次仁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为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每周跑7个5公里,周末再跑一次10公里;每天晚上标图作业,别人两个小时标完就休息,他坚持到凌晨3时。一个多月下来,他瘦了整整14公斤,5公里成绩却提高了3分多钟。功夫不负有心人,结业考核,他以全优的成绩名列前茅。
2010年,阿妈病重,长期卧床无人照顾,拉巴次仁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就在此时,相恋4年的女友找到部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转业回家马上结婚,要么继续留队立即分手。孝敬母亲、深爱女友的他,最终选择了留下。
2011年7月,在北京军区司训参谋比武中,拉巴次仁凭着过硬的综合素质,力挫群雄,夺取金牌。当年,大家以为任职满3年的拉巴次仁顺理成章会被提拔使用,一纸调令却将他平调到某机步旅“渡江第一船”所在连当连长。本已“功成名就”,却要一切“归零”,拉巴次仁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奔赴新岗位。面对崭新的专业,他不懂就问,主动请教,拜官兵为师。不到一年时间,他熟练掌握了连队涉及的8个主要专业,还取得了无线电台操作一级证书和装甲车驾驶一级证书。
梦在军旅中成真
拉巴次仁先后担任过排长、副连长、参谋、指导员、连长等职务。每次履新,接受的都是艰巨任务;每次换岗,面临的都是全新挑战。他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劲头,把多年后进的连队带入先进行列,带出集团军“全面建设标兵连”。
虽然他对家人照顾不上,但战士的冷暖却始终放在心上。2006年,刚到部队报到不久,他的父亲就身患食道癌病危。为不影响连队工作,他没有向组织报告,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亲人病逝的沉痛,最终也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愧对父母,但拉巴次仁对战士的关爱却无处不在。夏天,他用藏香帮战士驱赶蚊虫;冬天,他用藏药为战士泡脚。战士训练强度大,他掏工资购买营养品,每个月拿出500元作为训练奖励。野外驻训,夜间寒冷,他给每个靠门的铺位放上一个暖水袋。每月为战士过一次集体生日,切蛋糕、唱生日歌、给家长汇报一年的成长、进步。士官袁鹏飞妻子临产住院,父亲又遭遇车祸。拉巴次仁悄悄汇去5000元……多年来,拉巴次仁先后为困难战士家庭捐助10余次,累计金额3万余元。
2012年2月13日,连队组织手榴弹实投。新兵梁鑫由于过度紧张,手榴弹不慎从手中脱落,掉在脚边。在这只有两三秒的千钧一发时刻,拉巴次仁用尽全力猛地将战友拽到避弹墙内,顺势扑到战士身上。一声巨响,梁鑫安然无恙,拉巴次仁右小腿胫骨却被弹片击穿。
在军旅生涯中,拉巴次仁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他的梦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