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采访前,我对徐伟念老师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京城名校———景山学校的一位有着长达38年教龄、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并获得过一系列荣誉称号的中学化学教师。想象中的他是一位严肃的“老学究儿”,但在采访中看到的他却是充满活力又极富亲和力的。他让我明白,他之所以能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所成就,是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感、一份深深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
曾有这样一个学生,起初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不大,成绩平平。在一次课下的接触中,徐伟念发现他对繁杂的北京交通路线一清二楚。他意识到,能将如此庞杂的东西掌握好,就说明这个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会非常上心地研究、琢磨。若将他这方面的潜质挖掘出来,并用在化学学习上,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于是,徐伟念经常跟他聊一些趣味化学、化学的学科前景,让他了解化学工作者可以像建筑师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他逐渐有些兴趣后,徐伟念为他精选了一些课外参考书,与他一起探究感兴趣的化学问题,使他体味到化学的魅力,慢慢变成了化学“发烧友”。通过努力,这个学生在高三参加全国化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凭借出色而稳定的发挥,考入了北京大学。
徐伟念表示,近40年的教学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这句话的真谛。“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这些人民教师用伯乐般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用玉匠的利器去精心雕琢,用一腔热忱的血去精心浇灌!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身正为范,乐于奉献,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积极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才,成为徐伟念的教育理念。
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身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徐伟念不但倾注全力去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探索规律、掌握方法,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徐伟念特别注意身教,用正直做人、认真做事、平等待人的做人准则影响着每个学生。
“每当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化学竞赛中获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而更让我自豪的,是我带出的一个个真诚、善良、极富人情味儿的平凡学子,在日常小事中带给身边人的那份温暖记忆。孩子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所表现出的那份厚德更让作为老师的我感到无比骄傲。”徐伟念回忆道,在某年高考送考的两天里,每场考试结束时,一位学生总是第一个走出考场。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这位学生走出考场时,向在外面等侯的老师和家长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徐伟念特意把这件事分享给所有的人。当说到孩子们在成功时没有忘记培育他们的老师和养育他们的家长时,会场上响起了长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懂得感恩的学生的肯定,更是对培养出这样学生的老师的赞扬。
让年轻教师体悟“园丁”之美
爱教育、爱课堂,潜心研究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这在徐伟念看来是教师的本分和天职。徐伟念虽然已在教学圈中颇有名气,但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虽年近6旬,却仍与年轻的同事一起,在心爱的教育园地不懈耕耘着。
在新课标实施的初期,身为东城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徐伟念用课题带动发展的方式,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多个课题研究实验。在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借鉴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徐伟念带领课题组设计了多种课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例。身为教研组长,他带领教研组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探索。他通过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模式,提升了团队的教科研能力。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多人在全国教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两个教学团队在徐伟念的带领下,均被评为“全国新课程实施优秀集体”。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徐伟念深爱着自己的岗位,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承给后辈,让更多投身教师岗位的年轻人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爱上并坚守住自己的岗位,成了这位教育战线老兵的一大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