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上每人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捧家乡的泥土。学校将泥土分类,制作成花城泥土标本后开展系列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介绍家乡的地理、方言、植物、动物等。“乡土是一个很好的纽带。”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校长刘显洋说,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一捧家乡的泥土能开发成孩子们喜爱的教材。
开学第一课可以是一个起点。一场打动人心的报告、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一份新学年的寄语,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开学的学习状态,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记者从各区县获悉,许多学校安排了形式多样、具有人文关怀且生动有趣的第一课,让学生在新学年起始就享受到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开学首日 留下寄语
“希望自己在学年末,各科都能取得进步。”二十五中高一(1)班一名学生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学校每名学生都在开学日领到了印有学校logo和校训的纪念首日封。而首日封更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写在上面,并交由老师保管,等到学年末,再次开启首日封,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检验自己是否达成梦想。
“老师,我是高三的学生,给我写一份新学期寄语吧。”“嗨,我们已在苹中共同学习一年了。我们共同成长,也结下了友谊。新学期给我写点真心话吧……”9月1日,伴随着凉爽的秋风,苹果园中学的学生在“美丽苹中我的家”主题开学典礼上,手持《开学典礼手册》,三五人一组在寻找着自己身边的美丽和感动。
“明年我在高一教室门口等你!”苹果园中学校长于志勇在给一位初三学生写完寄语后介绍说:“今天有40多名学生找我,每个人我都认认真真地写下了对他们的希望。”
东四十条小学学生的开学头一件事就是——寄信。学生在明信片上郑重写下自己的梦想与愿望,并投入老师自制的“百宝箱”中,待到毕业时开封,看一看当初自己的心愿有没有通过努力实现,这是一次和自己的“幸福约定”。
老师校友 共话梦想
开学第一课上,广渠门中学15名学生获颁校长奖学金。北京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魏发团为全校学生上了新学期第一课——“启蒙描红”,示范讲解“人”字的写法及隐含的深意,鼓励全校师生学做向善之人、有用之人。
五中分校的开学典礼上也有一位特殊的嘉宾,她就是学校毕业生、10年前在五中分校上学的付清。当天,她成为了五中分校初一(9)班的班主任。她在发言中把从母校毕业到回归母校教课这10年来的追梦历程向全体师生娓娓道来,激励每一个学生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承百年老校文化,做有为追梦青年”是一六六中在开学典礼上向学生发出的号召,4代学子共迎开学,老校友向新同学讲起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年轻学子珍惜青春,有梦有为。
名人名家 启迪人生
二十四中在开学首日迎来了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总体副总设计师姜景山,他介绍了“绕月探测”知识,并将“天宫I号”模型赠送给二十四中师生,鼓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
“青春筑梦想,责任勇担当。”一零一中将开学第一课纳入“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著名军旅作家乔良出席开学典礼,并为钱学森实验班和人文实验班授牌,以此激励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西城区“开学一课”邀请了欧阳中石、刘先林、王亚平、谢军等10位专家、学者、名人。他们进八中、北师大附中、三十五中等校园,为30所学校近5000名高中生讲授“开学一课”。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走进八中,与西城区12所中学的200多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故事,勉励中学生勇于创新,实践自己的“中国梦”。
“通过细绳连接起支架上的小球,松手后,小球呈悬浮状;推小球一下,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我国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不久前在太空中做起物理实验。而在开学日,西城区将这一幕搬到了现实中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地空对话。
9月1日下午2时30分,三十五中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三十五中、八中、育才学校的百余名学生正在聆听欧阳中石“德与学”的讲座。从文字演变到人生经历,他为学生娓娓道来。“课堂上,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专家、学者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当时就能发问。”三十五中一名小记者表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寄语西城区中小学生朋友:新学年、新台阶、新气象,好身体、好成绩、好心情。对于西城区“开学一课”,莫言则寄语其可以“传承华夏文明,追求卓越品质,让智慧与梦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