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走廊上方,“Only English(只说英语)”的红色大字分外醒目。在这方只说英语的小天地里,穿梭其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见面时都能用英语流利地聊上几句,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笑容。
课堂里整整齐齐地坐着30名学生,与每一个普通的课堂并没有什么两样,但认真听下去就会发现,这里没有高中课堂的紧张与严肃,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像朋友,除回答问题要举手外,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果谁对老师所讲有疑问或没听懂,可随时打断。
10月28日上午10时30分,“铃……”,悦耳的上课铃响起,来自美国的Zach Shalts迈着大步走进课堂。国际部主任马德玲说,他在来校当老师前,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教简单的单词和语法,更教地道的美国英语。即使基础一般的孩子上过他的课,写起作文来也是“美”味十足。
当天的课程是10年级的英语文学课。一上课,Zach Shalts就拿起一个塑料夹子,上面夹着一叠小卡片,“Daniel,扣掉2分……”这样的开场白让人一愣。马主任解释道,这些学生都在上节课犯了错误,要扣掉平时成绩。每张小纸片上写着一个学生的名字,除了扣分外,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回答问题或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还能获得相应的加分奖励,这些都会在学生最后的平时成绩中体现。话音刚落,Zach Shalts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Why the world we live is up and downs.”一名学生马上举手,“Jack.”“我认为up后面应该有个s。”“Good,Jack加3分。”这种做法的效果显而易见,每个话题学生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课堂气氛很热烈。
马德玲说,与中方教师相比,外籍教师更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像Zach Shalts就最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动得越频繁他就越高兴。解释一个单词的含义时,他会配合着表情和手势,手舞足蹈地来上一段即兴表演。这时,学生就会哄堂大笑。
据悉,该校国际部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的比例约是1∶1,所有外籍教师都由美国德怀特高中把关聘请,而非由中介机构推荐。来校后,外籍教师还要经过学校考核、学生试听等环节,才能正式上岗。学校国际部去年有了首批毕业生,95%都进入了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
目前,全市约有十几所高中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中美合作项目和中英合作项目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