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上周末,4.47万考生走进北京市66个考点,角逐2707个公务员名额。此次北京市公务员公共笔试科目申论部分的考题涉及国民素质,不少考生觉得容易入手。
2月21日,雪后初晴的空气尚有些寒意。一大早,在钢院附中考点门前聚集了不少考生,他们有的在埋头看复习资料,有的只是随意聊着天,放松心情。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并轨”后的首次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于当天在全市18个区县、66个考点、1368个考场进行。全市考生比去年多出近2000人,录取比例达到1∶15。
因为不允许提前交卷,上午11时,众考生从考场拥出。中国政法大学的王春林说,上午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涉及金融危机、政府工作报告和房价等热点问题。135道题虽然比国考少了5道题,但难度一点也不小。与国考不同,北京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不是一题一答,而是在每读完一段后再作答数题,这就要耗费更多时间。
从考生描述的题目中看,今年行测题目设置仍然紧贴时政、经济等重点领域的重点话题,如搭乘“神七”飞天的三位航天员的名字、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危机发生时代表事件的时间排序、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等。
今年申论考题形式变化不大,主题是论述如何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题材内容是考生身边的常见现象,难度不大也不偏,考查内容涉及荣辱观、道德观等意识培养。不少考生反映题目在意料之中,并不难作答。
北京工商大学的黄骁说,他这次是“二进宫”了。由于国考失利,就想再参加北京公务员考试碰一碰运气。据了解,像他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他们大多不把报考公务员当作就业的唯一途径,只是抱着历练一下的态度参试。
根据考试安排,本次笔试成绩将于4月初向社会发布。4月1日起,考生可通过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查询考试成绩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