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孟凡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0余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秉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精神,取得长足的发展。学校明年研究生招生新增哪些专业?有哪些优势学科?研究生培养有哪些特色?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孟凡德。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生、非全日制硕士生各多少人?有哪些专业招生?
孟凡德:学校2021年共有22个院(系、所)计划在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门类的200余个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2400人左右(含拟接收推免生93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233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生70人左右,招生计划中列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6人、单独考试计划5人。具体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1年招生计划数为准。
记者:明年的招生专业、计划与今年相比有何变化?
孟凡德:2021年,学校新增人工智能学术型、教育管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数学教育、数学物理、数学与信息技术方向,招生计划按照一级学科编制;音乐学院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各专业(领域)按音乐类和舞蹈类编制招生计划。
记者:2020年学校的研考录取情况怎样?考录比是多少?有哪些报考热门专业?
孟凡德:2020年,学校硕士报考13632人,录取2509人,整体考录比近5.5[∶]1。报考热门专业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史、世界史、音乐与舞蹈学、软件工程、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术型专业,社会工作、应用心理、教育硕士(大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汉语国际教育、音乐、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等专业硕士类别(领域),占所有招生专业(领域)的近30%。
记者: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专业?
孟凡德:学校的学科优势突出,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2017年数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8年,教育学、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北京市共建学科,分别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相关学科签约共建“世界一流”学科。2019年,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类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另有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4个国家重点学科,美术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总数在全国500多家参评单位中位于第37位,在北京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记者: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样?
孟凡德: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375人,硕士生导师1447人,其中包括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59人,入选“北京学者”等市级人才项目281人。
记者: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孟凡德: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依托师范教育办学特色,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竞赛。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完善的奖助体系,鼓励研究生潜心学术研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实施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2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获提名奖,9篇为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记者:针对研究生,学校有哪些奖助措施?
孟凡德:为鼓励更多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我校研究生,被我校接收的2021年校内外硕士推免生入学后均可获得10000元奖励;被我校接收的2021年校内外直博生入学后均可获得18000元奖励。
学校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设置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新生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培养单位奖学金及专项奖学金:新生奖学金覆盖面为当年录取人数的100%;优秀奖学金覆盖面为除一年级以外的其他年级学制内研究生人数的60%以上。
学校教育基金会、研究生培养单位还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培养单位奖学金与专项奖学金。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有哪些主要去向?
孟凡德: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就业率为98%左右,签约单位性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北京地区就业的学生占80%左右。学校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职业素养训练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贡献力。学生就业情况稳定,就业满意度高。
记者:您对非全日制考生有哪些建议?
孟凡德:学校硕士研究生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属性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021年,学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学生,定向就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均不安排住宿。依据国家统一要求,对同一单位相同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学术要求和培养标准。考生要充分了解相关专业的学费标准、住宿安排、授课安排等,确认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记者:您认为考生该如何合理选择招生单位和专业?
孟凡德: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规模持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多数高校的一志愿报考数量有了明显提升,加上“择优遴选”的调剂政策,使得调剂的空间较以往有一定限制。所以,考生要综合、客观评价自身兴趣和学习能力,选定与自身实力水平相适宜的高校,尽量保证能够一志愿录取。考生还要提早了解目标高校导师或培养团队有关信息,做好报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