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明年拟招4450人——访学校研招办主任肖艳
发布时间:2018-09-2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北京交通大学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学校牵头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明年的招生计划是什么样的?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肖艳。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生、非全日制硕士生各多少人?有哪些专业招生?
肖艳:2019年学校硕士生招生计划为4450人,其中全日制3300人,非全日制1150人。具体招生专业,考生可查询学校2019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记者:2018年学校的研考录取情况怎样?考录比是多少?热门专业有哪些?
肖艳:2018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实际录取4049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录取1809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录取1488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752人。考录比为4.9∶1。
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会计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电气工程(学硕)等。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特色专业建设点?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怎样?
肖艳: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还有工程博士、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等14类专业学位。
学校目前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
全校有教职工2980人,其中专任教师1868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31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772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0人,在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人。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有哪些主要去向?
肖艳:学校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研究生选择在京就业有明显优势。从单位性质上看,国有企业是毕业研究生主要去向。从单位行业上看,以轨道交通、电力、信息技术、金融、军工单位为主。
记者:您对考生报考专业选择有什么建议?
肖艳:首先,考生综合考虑兴趣、职业规划和学业基础后,进行专业选择。要尽早确定报考专业,然后在官网查看参考书目或考试大纲,抓紧时间备考。其次,在选择学硕或专硕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偏向理论研究可选择学硕,如果偏向实践应用并希望尽早参加工作可选择专硕。我校大部分专硕的学制比学硕少1年。再次,在选择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时,如果自身能脱产学习,可选择全日制,如果不能脱产则选择非全日制。同一专业的全日制报考录取竞争会比非全日制更激烈一些。
记者:非全日制已纳入统考,您对非全日制考生有哪些建议呢?
肖艳:非全日制为需要不脱产学习的考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读名校的机会。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取得学历证和学位证,较之前的“单证”含金量更高。所以,建议考试能力较弱的在职考生,尽量避开与考试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去争夺热门的全日制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非全日制专业,从而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
记者:对于想在今年参加推免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
肖艳:考生要好好准备复试,密切关注学校发布的推荐免试的通知,按照要求申请并参加复试,不要错过重要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