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孟 红 许 卉
2018年研考初试上周末举行。全国238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11.2万名考生在北京57个考点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十九大报告有关内容进入政治考题,英语阅读题出现新题型,数学题偏难是考生的普遍反映。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研考初试成绩预计2018年2月上旬开始陆续公布。
贴心服务获考生点赞
上周六早上不到8时,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前,数百名考生已排起长队。不少考生在翻阅复习资料,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准备。“请出示身份证、准考证。”8时整,研考首科开考前30分钟,工作人员按规定开始检查考生证件,考生依次入场。“一定要看清准考证上的考场。”“理科第二、三教学楼往南直走左转。”不时有考生咨询考场位置,工作人员一遍遍耐心提醒。
在北京科技大学逸夫楼,一名残疾考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按时进入考场。学校研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在报名现场确认时发现了这名考生,考虑到其特殊性,将其安排在考场的第一个座位,并单独准备了一套舒适的座椅。整个考试过程中,这名考生出入考场都有工作人员协助。
“堂堂正正考试,坦坦荡荡做人”,“用诚实谱写人生答卷,凭实力创造优异”……当天8时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点处,在各个考场楼外排队的考生有序进入考场,悬挂在周围的横幅愈加醒目。考试期间,校园里的多个食堂均对考生开放,考生可以持现金购买餐票就餐。从考点交通路线、周边住宿环境,到考场分布图、条形码使用方法及粘贴位置等内容,北航研究生会的微信公众号在考前几天就已推送给考生。“可以说是非常贴心,”考生为考点细致贴心的服务点赞。
“严考”检验诚信答卷
人性化的服务不代表可以无条件地纵容。“各考场楼工作人员请注意,从现在开始禁止考生入场。考试结束前半小时,也就是11时之前,不允许提前出场。”当天8时45分,北大考务人员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按规定,考试开始15分钟后,考生不能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考生不能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接到指令后,考务人员迅速拦起考场楼入口禁止迟到考生入场。
在北航新主楼考区,《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中关于考试作弊、替考等行为的法律条文被制成展板,树立在考场门口,红黑两色的文字醒目而又严肃。工作人员介绍,考试期间,严禁考生携带手机等通信工具进入考场,并利用身份证鉴别仪对考生进行审核。
北科大考点视频监控室内,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考场的考试视频。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各考场情况,不放过一个可疑之处。考试过程中,考场楼附近手机信号被屏蔽。工作人员介绍,考试过程中,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全程录像,并采用屏蔽仪,屏蔽和阻断无线信号,以有效防止利用高科技作弊行为的发生。
考点多举措方便考生
本次研考,共有14000余名考生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由于考试期间天气寒冷,清华大学在校内外交通、住宿、饮食、休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方便服务考生。
此次清华大学考点的考场共计340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教学楼至第六教学楼以及新水利馆。共有7700余名考生在清华大学考点参加考试,其余考生在京外400余个考点参加考试。
为保障考试顺利进行,清华大学研招办协同各院系及相关部门,针对考试期间的校内交通、饮食等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考试期间,校内多个餐厅对考生开放。考生持准考证购买临时餐卡或用现金支付,即可就餐。校内的多个客房资源也对考生开放。考生以及陪同人员可在综合体育馆休息。同时,为保证考生按时前往考场,顺利参加考试,清华大学还提前制作考场考区分布地图以及绿色交通出行提醒,并发布相关考点公告,为考生及陪同人员提供便利。
为贯彻“综合整治考试环境,切实保障公正公平”的工作要求,严肃考场纪律,清华大学各部门协同配合,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方面,学校严禁考生及监考人员携带手机等通信工具进入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现场对证件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采集照片,进一步杜绝作弊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其严格执行监考工作程序,如实记录考试情况,集中精力、忠于职守。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还设立了举报电话,以加强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监督与管理。
考题紧扣时事贴近生活
政治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表示题目不太难,许多时事热点在预料之中,其中十九大报告有关内容出现频率较高,成为此次考试的最大亮点。考生宋亚辉说,材料题中有多题涉及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考查了“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经济全球化、“蛟龙号”、精准脱贫、黄大年、嘉兴“红船精神”、雄安新区等也出现在考题中。
英语试题中,阅读部分出现的新题型排序题,出乎不少考生的意料。作文话题是贴近大学生活的常见话题,其中英语一大作文考查学生如何选课,英语二大作文考查消费者选择餐厅时考虑的因素。考生王琳说,阅读题的总体感觉是注重细节,很多题目是对文章某一关键句的考查,需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关键词句,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作文题话题灵活,难点在于运用恰当句式表达见解。
数学题偏难是考生的普遍反映,这也是往年研考数学的学科特点。不少考生表示,试题考点本身较常规,但由于题目灵活、计算量偏大等原因,导致没把握好答题节奏。在考生冯秋月看来,很多题目形式较开放,仅靠套用公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深层次思考所考查的数学知识,加之计算量大,计算熟练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